本文作者:qiaoqingyi

吉首网站排名优化(吉首论坛)

qiaoqingyi 2024-05-30 120

  施学群 饶浩楠 何莉洁

  辉煌迪庆

团结奋进一甲子 砥砺前行谱华章

——迪庆建州60周年发展纪实

  

  “人在他乡,听到家乡的歌曲感到很亲切,愿家乡越来越好。”“音乐优美,节奏欢快,有浓浓的节日气氛。”……

  7月5日,迪庆州广播电视台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庆祝迪庆州建州60周年优秀歌曲展播》,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留言表达对家乡的祝福和热爱。“作为土生土长的迪庆人,我亲身经历了迪庆的发展变化,生活水平、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家住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独克宗古城的龚曲七林老人说道。

  迪庆州建州60年来,全州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艰苦创业。目前,迪庆州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去年我家养蜂21箱,今年实现收入1.2万元。”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川达村迪夏村民小组傈僳族村民蜂占新说,“今年,我家准备再发展10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据了解,目前,维西县养蜂户已达3100余户,蜂蜜产量约230吨,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个主渠道之一。

“核桃是我们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今年我家光是核桃收入就达到4500余元。”维西县康普乡扎子村村民蜂成光高兴地说。

回眸建州前的迪庆,由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加之频繁的自然灾害,致使物质贫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60年来,勤劳、智慧、淳朴的迪庆各族儿女,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开拓创新中拼搏,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在后发崛起中跨越,诸多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层次、低级别到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过程。

2016年,迪庆全州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亿余元,经济总量为1957年的近1419倍,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3元,是1957年的573倍。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88元,是建州初期的122倍,近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突破万元大关,2016年达到29439元,近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11.5%。同比增速位列全省16个州(市)第3位,位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首位。

一串串数字折射了迪庆州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长期以来,当地各族群众在迪庆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60年来,迪庆州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有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完成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落后“一二三”结构向具有服务业为主导特征的“三二一”结构转变。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各族群众情同手足”是维西县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写照。

在维西县塔城镇阴都湾村民小组,有一个团结和睦的三代同堂家庭,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户。户主黄照清是神川热巴传承会会员,今年70岁,一家共有15口人、5种民族。今年春节,他们家举办了“春晚”,一家人同声唱道:“我们一家人5种民族,我们都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我们爱妈妈,我们爱祖国……”

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在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415名代表中,藏族占51%,纳西族占14.8%,傈僳族占14.7%,汉族占10.8%,其他人口很少的苗族、怒族、独龙族等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参加,充分体现了实行区域自治中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此后,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亦是如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随着迪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各方面发展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

迪庆州委、州政府把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做法和经验适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出台《迪庆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等,初步形成具有迪庆特色的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纲领性文件和配套的民族法规体系。

迪庆州委、州政府将2010年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使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节,不断探索和丰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有效载体和形式。

60年来,迪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民族团结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各民族干部带领各族群众并肩奋斗、携手前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乐章。

吉首网站排名优化(吉首论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0年6月26日15时30分,北京—重庆—香格里拉航线开通。

2010年11月,国道214线德盐段公路顺利交工验收。该公路批准建设里程全长115.707公里,完善设计后工程投资3.4亿元。

2016年10月31日上午,首届“世界的香格里拉”乡村旅游发展论坛暨“世界乡村在云南”论坛在香格里拉市开幕。

这一项项工程、一幕幕场景,只是迪庆州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60年来,迪庆州社会事业方兴未艾,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蓝图。

过去,迪庆州的教育处于极端落后状况,境内仅有1所初中,102所小学。建州以来,全州各级政府把科教兴国、教育兴州和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全州上下掀起办学高潮。如今,迪庆州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中小学软、硬件条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高,全州教育事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建州前,迪庆境内广大群众缺医少药,各种疫病流行猖獗。到1957年,迪庆境内仅有公立卫生院3所。60年来,迪庆州卫生工作以完善机制体制、改善设施条件、强化质量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各项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2015年,迪庆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91849万元,文化企业联网直报单位20家,主营业务上亿元的文化企业1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民营企业194户,个体工商户324户,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总计达1032个,经营内容涵盖演艺、休闲、娱乐、民间工艺、广告、印刷、音像、影视等范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

2011年至2015年,迪庆州接待海外旅游者从86.54万人次增加到99.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71.98亿元增加到185.72亿元。

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迪庆州始终立足实际,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加强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和实现长治久安、兴盛繁荣的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强化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阵地建设,重视传承和发展藏区民族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认真实施“2131”工程,组建农村免费电影放映管理站,确保农村免费放影工作成为党在农村宣传方针政策和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的阵地;组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文化市场等,走出了一条具有藏区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之路。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1980年以来,迪庆州各族群众的生活慢慢发生了变化,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纵横交错的硬化路一条接一条……

据迪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0年起,香格里拉进入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尤其是近3年来,香格里拉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区,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宽广通达,一个个舒适的休闲公园就在群众身边。据了解,迪庆州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把香格里拉市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高原生态园林城市。走进新建成的龙潭湖公园,别致的景色让人感到十分惬意。“现在,我每天晚饭后都要带着孙女到公园逛一圈。”退休干部牛秀兰说。

“千脚落地万灯明,月亮照床风扫地。”这是对维西县山区群众居所杈杈房的真实写照。曾经,攀天阁乡美乐村那米村民小组群众居住的就是千支脚落地的杈杈房。夜晚,月光通过房顶上的木板照进屋里,风从木楞的间隙刮进屋子,扬起屋内的灰尘。

今年春节前夕,那米生态移民搬迁点建成,18户傈僳族群众在新居里辞旧迎新,欢度春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搬进新居的村民余金华在新房上贴了一幅对联:“猴奋已让千户乐,鸡鸣又报万家春。”

近年来,迪庆州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键,努力夯实跨越发展的支撑力。坚持抓住项目带动加快发展,加强交通、水利、信息、能源、城镇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迪庆州基础设施总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丽香铁路、丽香高速公路建设,完善乡路网络,基本建成连接各县、通达周边的高等级公路网。加快推进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拓展、美化、亮化工程。

今天的迪庆,各族群众亲如一家,齐心协力、并肩前进,与全国全省各族兄弟姐妹一道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一幅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色迪庆

守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青山连绵,天空蔚蓝,大地遍染绿色,鱼儿在河底畅游,这就是美丽迪庆靓丽的景色。迪庆州位于金沙江、澜沧江中上游,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迪庆还是我省最大的林区之一,因森林植被保护完好而成为长江、澜沧江中上游主要的水土涵养带。因此,迪庆州的生态状况不仅影响着当地,更直接影响到长江、澜沧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迪庆州委、州政府强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环境,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一个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战略思路。

建州60年来,迪庆州始终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立州之本,坚持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理念

  引领大美迪庆建设

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与一望无际的草原,落错有致的藏房和星罗棋布的牧场,这一切都是迪庆州“生态立州”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大自然给予当地最好的馈赠。

迪庆州委、州政府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基础建设来抓,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恢复并有效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今年2月9日,根据省林业厅发布的全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显示,迪庆州拥有林业用地面积从“十一五”末的2826.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95%,提高到2016年底的2873.3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2.23%,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活力木蓄积从“十一五”末的2.41亿立方米增至2.57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森林覆盖率从73.95%增至75.03%,居全省第三位;森林面积为173.96万公顷,居全省第三位。

目前,迪庆全州共有高等植物154科2180余种,国家I、 II级保护树种有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等3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中鸟类有17目43科248种,哺乳动物(兽类)有9目23科68属99种。国家I、II级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黑颈鹤等60余种。

截至目前,迪庆州共建立普达措、梅里雪山、白马雪山3个国家公园及德钦飞来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达44.317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57%;建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纳帕海、碧塔海、哈巴雪山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008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4%;建立碧塔海、纳帕海2个国际重要湿地和千湖山省级湿地,面积达2.0765万公顷。

  法治建设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建州以来,迪庆州积极加强林业公安队伍建设,为实现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迪庆州、县两级林业局相继设立公安科(股)。

进入20世纪90年代,迪庆州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林政执法队伍得到明显加强。在之后的机构改革中,森林公安不但没有精简,反而得到加强,职能职权和内设机构也不断规范。

迪庆州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有很多属珍稀物种。为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1992年,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布告》;1994年,迪庆州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豆杉资源保护的通知》;1994年,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活动;1998年2月17日,迪庆州人民政府发布《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布告》,在全州范围内实行全面封山禁猎,同时发布的还有《迪庆藏族自治州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到1999年,迪庆州进行了历时2年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为更好地保护动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1999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迪庆州境内的松茸、虫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为依法保护珍稀植物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2006年7月,迪庆州委、州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州政府与三县政府、州林业局与县林业局分别签订《迪庆州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责任书》(2006-2010年)。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实现依法保护生态和各种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十二五”期间,迪庆州全面推进法治林业建设,制定出台《迪庆州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认真推行森林公安为主,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模式,林业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生态创建

  探索绿色崛起之路

2005年,省政府决定在香格里拉地区进行国家公园试点。迪庆州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属都湖和碧塔海地区合并成立普达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自2006年运行以来,严格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展示全州绿色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良好、和谐稳定的品牌和窗口,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长期以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把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作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工作实际,突出建设重点,强化责任措施,严格标准,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对强化区域的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迪庆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万余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3.4%。多年来,迪庆州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自然保护区面积未减少。

近年来,迪庆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争当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农村能源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集中供暖等工程项目。全面落实生态补偿等政策,持续开展“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环保世纪行”等活动。全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整治持续深化,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2015年,迪庆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今年7月20日,迪庆州人民政府印发《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迪庆州第三批生态文明村的决定》,命名维西县永春乡美光村等73个行政村为“迪庆州第三批生态文明村”。至此,迪庆州已成功创建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个省级绿色社区,123个州级生态文明村。

  法治迪庆

忠诚担当护平安 一心为民铸和谐

  

近年来,迪庆州各级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治藏方略,认真履行政法机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职能,扎实推进平安迪庆、法治迪庆、过硬队伍、基层基础四大建设,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藏区和谐稳定、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打击违法犯罪、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司法改革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建设和谐共融迪庆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群众安居乐业撑起“保护伞”。

  平安路上砥砺前行

2000年9月,迪庆州委维稳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迪庆州委政法委。2005年10月,迪庆州委防范和打击处理邪教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2011年4月,迪庆州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设立。

2014年以来,迪庆州各级党委、政府把争创先进平安县(市、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抓手,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层层制定落实创建方案,不断加大“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银行”等18个行业系统平安创建活动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四级联创、三级评审、分级命名”的纵向平安创建模式和平安进家庭、进村居、进社区、进单位等“多进多创”的纵横向平安创建格局。全州各县(市、区)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先进平安县(市、区),德钦县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先进县。

2016年,迪庆州“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领导小组“平安村”建设专项工作组成立,并下发实施方案。随后,维稳、综治、统战民宗、组织、公安专项小组相继成立,全面推动落实“平安村”建设相关工作,形成各部门分块负责、分项落实的工作局面。

此外,迪庆州积极开展6995信息平台和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治安联防、警民互动、邻里互帮、生产互助四大功能。

在2014、2015年度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迪庆州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分别达88.93%、89.53%,排名全省第一,社会治安平稳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群众感受平安硕果

“这些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街道有视频监控,还有民警进行巡逻,我们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香格里拉市民王秀华说。

近年来,迪庆州各级政法部门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将维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全州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细化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层层分解任务,使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迪庆州政法部门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治爆缉枪”“扫黄打赌”等专项行动,有力遏制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全州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呈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村民七林拉姆说:“过去,常常有人来林区偷猎野生动物,随着近年来开展的‘治爆缉枪’行动,现在几乎看不到偷猎现象了。”

据了解,迪庆州综治维稳部门坚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迪庆州建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防结合的街面“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巡逻队建设,强化农村治安调解工作。建立以全州内保单位、社区、小区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的内部防控网,建立“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网,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可防性案件发生。

  

  法治宣传深得民心

迪庆州政法机关主动履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审判机关加大对下岗人员、农民工、城镇低保群众、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让贫困群众打得起官司;检察机关积极履行《云南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规定的职责,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公安机关抓好户籍制度配套改革,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全州各县(市、区)分别设立一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各乡(镇)设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有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全州29个乡镇、193个村(居)委会开展依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香格里拉市尼史村人大代表卓玛说:“根据实际情况,尼史村于去年底制定了村规民约,有力推动了民主法治村的建设。”

据了解,迪庆州各级各部门以法治宣传为导向,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林、依法治路、依法治理环境、依法治理市容市貌等行业依法治理活动,并开展送法进军营、进企业等活动,有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香格里拉市环卫工人七林卓玛说:“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我懂得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现在,我与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公司为我购买了保险,我的很多权益有了保障。”

  多措并举多力齐发

迪庆州各级政法机关始终把抓创新、抓典型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

迪庆州委政法委陆续推出加强机关建设、实施考核考评、执法案件评估、国家司法救助、网格化管理等多项创新工作举措,搭建州级综治维稳信息中心、县级社管综治维稳指挥中心、乡镇社管综治维稳中心、村(社区)社管综治维稳工作站“四级平台”。实现名称统一、架构统一、内业统一,规范整合、规范场所、规范运作、规范管理“三个统一四个规范”。完善矛盾排查联调、治安管理联防、事件处置联勤、突出问题联治、五级调解联动、平安建设联创“六项”工作联动机制。

迪庆州审判机关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开展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巡回审判、“双语”审判以及判后释疑、以案释法、小额速裁等工作力度,不断拓展司法为民渠道,实施“阳光司法工程”。

为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迪庆州检察机关健全完善12309举报电话和来信、来访机制,强化首办责任,全面推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

迪庆州公安机关把基层基础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村规民约”“社规民约”为抓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迪庆州司法行政机关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控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为群众撑起安全稳定的“保护伞”。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