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忠诚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5月23日举办的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教材使用暨培训工作会上表示,今年秋季,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30%。笔者认为,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比重,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进步,也是教育的必然。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象征和符号。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培养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最有效的举措。
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深刻,富含人生哲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对学习方法态度最好的诠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出了个人格修养的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心怀百姓、关注民生的最高要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个人对国家兴衰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古文名句,不胜枚举,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格言警句,对青少年高尚品德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对仗工整,语词凝练,极富美感,多读古诗词,可以使青少年对文学艺术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对加强学习古诗词的真切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不等于对古代文化全盘吸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推崇;对陈规陋习、落后思想观念,坚决抵制。
学习传统文化,不等于对现代文化的排斥,而应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必须的选择。(作者单位:贵州省从江县刚边乡政府)
邮箱:xbfzbfz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