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宋元文学艺术特点(宋元时期的文学特征)

sukai 前天 13

  

  今天,我们继续在厦门现场为大家带来厦门拍卖周最第一手的现场报道。6月23日是厦门保利春拍的第一天,同时,另外数家拍卖都即将陆续精彩亮相。在今年的厦门艺术周,我们有幸能看到不少孤品级的宝贝。昨天我们为朋友们介绍了厦门博美呈现的极其难得的古代漆器专场。

  由于保存等问题,高年份的竹木牙雕其实存世特别稀少,在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如我们昨天介绍的整场漆器专场,年份到宋元的是极少数,大部分的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而今天我们走访的是以厦门文物商店为背景的运通拍卖,在运通拍卖的库房,我们看到了一件极其难得的元代黄杨木雕铁拐李,从各方面综合判断,这件绝对称得上是十分典型的元代作品,并且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大象仔细上手观摩学习了一下,在他们开始预展之前,算是替朋友们先睹为快了。

  

大象探访运通拍卖库房

  刚才我们说到,年代到宋元的竹木牙雕作品,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大象认真查阅了历年的拍卖记录,根据我们半天来的不完全统计,过去二十年来,年代基本能够确定到元代的铁拐李题材黄杨木雕,这应该是出现的第二件。

  铁拐李的人物形象相信朋友们再熟悉不过了,铁拐李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的形象在民间可谓脍炙人口,明万历年间彭大翼在《山堂肆考》记载:“拐仙姓李,不知其名,夙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其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一根”。

  

  

  我们之前的结论说,这是一件年代为元代的铁拐李黄杨木雕,并且是同类中的优秀作品,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断言呢?

  对于一件古代艺术品的断代和研究,无论是哪个门类,其实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对于一件古代艺术品的断代,无非就是“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每一个时代的作品,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对于书画,我们看笔墨,对于雕刻艺术,我们自然是看其技法特征本身了。同时,我们需要和同时期的标准件进行比对,并且查阅相关的历史记载、著录传承、研判作品的材质本身,等等。

  其中,和公认标准件的比对是对于古代艺术品断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于元青花的认知一直都不明确,一直到有着元代“至正十一年”款的大威德象耳瓶的出现,成为了如今人们认定元青花的标准器。相比较元青花,元代的木雕存世稀少得多,所幸,我们仍然能够在北京故宫找到一件标准件进行比对。

  

元·“至正二年”黄杨木李铁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黄杨木李铁拐”有着明确的“元代至正二年”年款(1342年),称得上是元代同类题材木雕的一件标准器了。我们不妨将厦门运通拍卖的这件和故宫“元至正二年”的铁拐李进行一些比对。您会发现两者在造型风格,开脸方式,雕刻手法,细节处理上都极其相似。

  

宋元文学艺术特点(宋元时期的文学特征)

  通过上述对照,您不难发现,这种相对高古的木雕作品,在细节装饰方面高度写实,这是宋元时期很多艺术作品的相通之处。我们继续为朋友们放大呈现,一起看看元代的风格特征。

  元代特征一:

  

  披挂于人物腰间的草叶裙,是宋元时期表现幽潜奇境中的仙道人物的标志性符号,在诸多经典作品中均可见到。但是在元代之后的道释题材绘画中,这样的装饰便极少出现了,我们为朋友们举几件馆藏作品进行比对。

  

毛女图(旧称采芝图)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之辽代绘画

  

元 张渥褚奂 九歌图 山鬼

克里夫兰美术馆藏

  

南宋 陆信忠 十六罗汉图轴之四 苏频陀尊者局部 献桃仙者,

波士顿美术馆藏

  

厦门运通春拍vs北京故宫"元至正二年“铁拐李

  元代特征二:

  

  这件的底座和铁拐李的衣裙相连,这也是元代该类题材木雕的一个显著特点,大象刚才说,二十年来,我们在市场上只看到过两件年代到元代的黄杨木雕铁拐李,都呈现出了这样的有趣特征,而和北京故宫那件“元至正二年”相对照,两者在这一局部的处理方式一致。而在明代及明代之后的木雕铁拐李作品上,我们就再没有看到有这样的局部特征了。

  

厦门运通春拍vs北京故宫"元至正二年“铁拐李

  元代特征三:

  

厦门运通春拍vs北京故宫"元至正二年“铁拐李

  和故宫的“元至正二年”铁拐李相比,两者的开脸可相比对,脸部表情刻划上的凝练简约,淋漓尽致传达出铁拐李的坚毅、孤愤、桀骜且略带讥讽的复杂表情,而明代以后木雕上的铁拐李诙谐讨喜的形象截然不同。

  作为到明清时期仍然脍炙人口,有着无数带有喜剧色彩故事的八仙传说不同,元代木雕上这样桀骜不驯,略带讥讽的铁拐李,显然是和蒙古入侵中原的元代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

  南宋时期,铁拐李的传说和艺术题材开始在南方地区流行,这与南宋以来南方地区佛道并行,相互采竞,相对宽容的宗教背景及东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浙南、闽中、赣东地界山高林茂,涧深流急,适宜释道高士隐居静修。而入元之后,蒙古人对于中国南方地区展开的残酷的铁腕统治,尖锐的民族矛盾使得很多不屈的汉族文士逃遁山林,我们在这一时期的绘画、木雕等各类艺术作品中,都能体现出这样的南方汉族文人对于社会时局深刻不满的时代特征。

  

元 龚开 瘦马图

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藏

  如这位宋末元初名家龚开(约1221-1305),淮阴人,曾经随军抵御蒙古人,和南宋最后一战崖山战役背着南宋幼帝投海自尽的陆秀夫是挚友,他誓不为元朝官,并留下了《瘦马图》这样的奇作。

  又如深受南宋名家梁楷影响的宋末元初名家颜辉,笔法怪异,生动传神,其笔下的道释人物同样呈现出了特殊的时代特征。现存日本京都知恩寺的《虾蟆铁拐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仙像轴》,是两件可靠的颜辉晚期存世作品,其人物神情竟然和我们看到的两件元代铁拐李木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元 颜辉 李仙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颜辉笔下的铁拐李白眼向天,对于蒙古统治者一脸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神态跃然纸上。

  其实整件木雕作品的元代特征还有很多,我们只是为朋友们举出其中的三例。

  而我们还要说的一个重点是,相比较北京故宫的这件标准件的“元至正二年”铁拐李,厦门运通的这件元代黄杨木雕在很多方面更优秀!所以大象说,这件木雕称得上是元代同时期同题材木雕中的绝对精品,接着,我们继续给朋友们欣赏一些细节的精彩之处。

  

  在人物脸部表情的刻划上,以隐起减地的手法,在圆弧的块面上通过反复磨砻的方式,实现眉弓、颧颏各部位之间的起伏凹弧与自然过渡,整个人物脸部,看不到任何一根的阴刻线,展现了宋元时期极为高超的雕刻技法。

  

  头顶及肩背块面的处理上,更是大胆应用“磨工大于雕工”的原则,营造出堪称黄金比例的S形构图,将后脑、颈部与略耸的右肩胛之间流畅连成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在铁拐李的腹肌的处理上,同样是“磨工大于雕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具有弹性的肌肉线条

  

  铁拐李的手臂,同样呈现出了极为生动的肌肉机理,可谓达到“藏锋圆滑、尽抿刀痕”极高境界。

  

  衣纹交搭流畅,行云流水,特别是有着宋元特色的草叶裙,雕刻层次极深,非一流高手不能为之。

  

  铁拐李手持祥蝠之双眼,以红珊瑚镶饰,兼画龙点睛之妙。

  正如我们今天的标题所呈现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无穷放大欣赏,这才是元代桀骜的汉人神仙!像如此一件在市场上极难找到可比性藏品的元代精品木雕,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市场价值,厦门拍卖周,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了。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宋末元初诗人萧立之的《送人之常德》结束今天的这条推送,一起体验在汉民族危亡之际,我们的民族翰骨。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图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

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

——萧立之《送人之常德》

  

  LOT0234 元黄杨木雕铁拐李仙造像

  高30cm

  估价:RMB 300,000-350,000

  厦门运通·厦文集珍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年6月24日—26日 10:00—20:00

  拍卖时间:2017年6月27日 13:30

  拍卖地点:厦门市湖滨北路36号文物大楼

  拍卖咨询及索赠图录,请致电:0592-5052004

【大象视界】大象带您看库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