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旧约的文学艺术(试述旧约文学的鲜明特征)

sukai 2024-09-25 117

  

  “圣经的特性”

  圣经之所以有权威,在于它有不同于其他书籍的特性。英文中有一个称呼圣经的词——“Book of Books”,用以强调圣经的特殊性。这个词翻成中文就是“书中之书”。圣经与众不同,超越所有的书籍,在一切书籍之上。它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圣经的神圣性——从圣经的来源而言

  圣经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它的神圣来源,它不是一本由人写成的普通的书,而是上帝所默示的书,是圣经作者对上帝话语及行动的记录。全本圣经有3800多次提到“上帝说”、“耶和华如此说”、“耶和华晓谕×××说”、“耶和华的话临到×××”等字眼,(如撒上2:27;出6:10;书4:15;撒上15:6;王下17:2等)这些字眼道出了圣经的来源,证明了圣经的神圣性。

  圣经全部来自上帝,没有人的意思,也不许有人的意思。复活的主曾藉着约翰警戒过世人:“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上帝必将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上帝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启22:18-19)除了圣经以外,再没有哪一本书具有这样的特性。

  

  2、圣经的一致性——从圣经的结构而言

  圣经的一致性是指整本圣经在结构以及内容上的统一性。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本书的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成,后四十回由高鄂写成,这本书在讲述同样的人物的同一个故事,但在曹雪芹和高鄂两位不同的作者笔下,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就有明显的差异。圣经却不是如此。

  《圣经》是由四十几位作者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写成的。这些作者不仅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份不同,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别。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所罗门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彼得、约翰是渔夫,路加是医生,保罗是犹太律法家,阿摩司是牧羊人,马太是税吏。

旧约的文学艺术(试述旧约文学的鲜明特征)

  《圣经》各卷,有的写于皇宫,有的则写在监牢,有的写于战争中,有的写于太平盛世。《圣经》各卷都是各自独立写成的,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或基督教堂传读。这些作者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编成册,形成新旧约正典。

  奇妙的是:当人们把这66卷书编在一起时,这些跨越一千六百多年、风格迥异的作品却是那样的和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不用说一千多年所造成的时、空差异,就是同一时代的人独立写成的作品,也很难彼此和谐。即使是同一人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作品的观点、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圣经》奇特的连贯性,只能解释为是神的灵贯穿始终,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

  

  3、圣经的无误性——从圣经的内容而言

  圣经的无误性是指圣经记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圣经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圣经是我们信仰的唯一依据,倘若圣经里含有错误,我们的信仰自然也有了错误。所以圣经必须是没有错误的。

  其实圣经本身已经证明了它的无误性。一般的书都需要时常修订,每隔几年就会有修订版或者增订版出现,这是因为这些书中都存在错误。但圣经却不是如此。圣经中最早写成的一卷到现在已有3000余年,但从来没有修订过,这个事实是圣经的无误性的最好说明。

  圣经的无误性是指圣经里所有的记载。其中一切关于叙事的、说理的以及神迹、预言都是真实可靠的。没有一句是虚假。没有一句是错误的,因为这一切都是来自上帝的。

  耶稣曾为圣经的无误性作过见证:“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路16:17)但这里要说明一点,无误性是指圣经原稿说的,不是指圣经的抄本或译本。圣经在流传过程中因抄写或翻译而有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4、圣经的永久性——从圣经的价值而言

  圣经出版这么多年了,但依然久盛不衰。尽管有许多人在挖空心思地反对它、否定它,但它并没有被淘汰,至今依然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阅读者最多的书。这是圣经的又一个特性。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6:18)斯言诚哉!

  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无神论者伏尔泰(Voltaire)曾经说:“自现在起100年后,这世界将再也听不到圣经的话了。那时只有在博物馆里才可能找到它。”然而在他口吐狂言不久,英国博物馆就以50万美元的重金,从俄国政府手中购买了一份希腊文手抄本,而伏尔泰的首版作品,每本只卖8分钱。更为有趣的是在他去世50年后,瑞士日内瓦圣经公会在他生前的住处,用他的机器印刷起了圣经,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

  著名学者兰姆教授为圣经的永久性而写的一段话颇为有趣:“圣经的丧钟响过千万次,送葬的行列聚集了,墓碑上的文字也雕刻好了,葬礼词也宣读过了,可是,尸体从未长眠于此。”

  “没有任何一本书,象圣经这样被宰割、被刃杀、被考察、被查缉、被诽谤。有什么哲学、宗教、心理学、古典或现代的诗词书籍曾经经历这么多的集体攻击?如此刻毒地批判过?如此彻底地摧毁过?人对其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每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然而,如今圣经仍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所爱、所读、所研究、所传扬,而乐此不倦。”

  多少作品已被历史淘汰,而圣经却巍然不动。正如经上所记:“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1:24-25)。

  

  “圣经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源头就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希伯来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之影响的深度。

  文学方面: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都受了圣经的影响。圣经对文学的影响从加拿大谢大卫教授的话中可以看到:“事实上,圣经在西方文学中成了如此基本的文献,以致假如缺少了圣经先例,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

  艺术方面:欧洲文艺复兴的三大巨匠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圣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都是赫赫有名的艺术作品。

  音乐方面: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记》、贝多芬的《橄榄山上的基督》、门德尔松的《以利亚》、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等名作都取材于圣经。

  哲学方面:中世纪的哲学就是被学者称为“经院哲学”的基督教哲学。安瑟伦、托玛斯·阿奎那、邓斯·司各脱、阿伯拉尔等著名哲学家都是圣经学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