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敦煌的文学艺术的特点(敦煌的文学作品)

qiaoqingyi 2024-08-20 114

  容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容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帝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个史臣名叫大容,字成,因此又叫容成,是太岳的后代。

  相传,容成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使得人们能够知晓时节,按时而作,功莫大焉。在容成的后裔子孙仲,即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大容氏,亦称容成氏。

  在殷商甲骨文中,“岳”即“羊”,太岳则是最大最古的“羊头山”,是炎帝一族的原始老家。“太岳之野”乃原始姜姓族人栖 息的大本营。显然“太岳”就是炎帝的嫡系后裔,为姜姓一族。

  在史籍《姓氏词典》中引《新纂氏族笺释》的注释记载道:“容姓出自大容氏。”

  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典籍《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在史籍《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容成子》十四篇、《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当代学者何光岳对此解释:“虽然这两部古籍都系春秋战国时人所假托之作,却也说明容成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著名氏族部落。而且他们在上古时代,文化很发达,已经够造历法。舜时的八恺之一仲容氏,也是容成氏的支系。据此看来,容成氏属于黄帝系部族集团的成员。”

  在容成氏时期,人类还没有族属。这在史籍《穆天子传》中记载有“容氏国”,容氏国在今河北省的容城县。汉朝学者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曾和炎帝榆罔联合,与蚩大战于阪泉(今河北怀来)、涿鹿(今河北巨鹿)之野。”容成子既为黄帝之臣,那么就必然跟随,其氏族部落自然是早已迁居于汉朝时期所置的容城县(今河北怀来、涿鹿之南)。那么“容氏国”的建立约于夏王朝时期。直到夏末商初,容氏国才迁至今河南省的修武县一带。

  容、庸古音近通用,而庸是出自容,比容成氏要晚,商王朝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庸”字,系商汤灭容氏国后,强将余民作修筑城的奴隶之义(同墉或鄘)。甲骨文和金文考证专家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释庸》中记载:“西周铜器《韵簋》的‘先虎臣后庸’,以庸为奴隶。《尔雅·释诂》训庸为劳。《史记·陈胜吴广世家》的‘尝与人傭耕’,《索隐》引《广雅》训傭(佣)为役,傭即庸的后起字。《楚辞·怀沙》的‘固庸态也’,王(逸)注训为‘厮贱之人’。庸训为劳为役为厮贱之人,均是被奴役之义。”

  这在典籍《诗·大雅·崧高》中也记载:“以作尔庸。庸,城也。”在史籍《路史·前纪五》中则记载:“庸成氏,庸成者,垣墉城郭也。”

  近代学者朱起凤在《辞通·庸》中解释:“容、庸同声同用。《庄子·胠箧篇》:‘容成氏’。《六韬·大明篇》作‘庸成氏’,是其例也。”古文字学家顾实在《结绳而治时代之文书》中也述说:“容成氏即庸成氏,《穆天子传》称:‘群玉之山,庸成氏之所守,先王之策府’。”

  显然,容成氏的后裔族人成为了商王修城的奴隶后,始称为“庸”,后因参与修筑殷都(今河南安阳)有功,复被商王封为庸国(鄘国)。宋朝学者王应麟在《通鉴地理通释》中描述:“鄘城,即鄘国,本庸姓之国”。

  清朝光绪年间撰著的《彭县志·沿革志》中记述:“庸城县在今怀庆府修武县。”怀庆府修武县即今河南修武。庸国善于铸造大钟,常向王室献宝,得到信任,被封为诸侯国,便加“邑”偏旁而称“鄘”。“因为大钟的响声‘庸庸’,与大鼓的响声‘彭彭’一样,象征雄伟,这个庸的图腾便成为国号。后人于庸字加金旁成为镛字。对于容成、容城、庸成、庸城、墉、鄘、滽、傭、镛的考证和解释,就是庸国取名的来源和发展。”

  庸国日益强盛,又位于殷都西南,自然引起了商王室的不安,遂强行将其迁于秦岭东部余脉熊耳山一带(今河南卢氏)。在史籍《水经注·河水》中有记载:“河水又东合庸庸之水,水出河东垣县宜苏山,俗谓之长泉水。”卢氏县此水(写作滽)之名,就以庸国迁此而得名。没有多久,庸国君为避商王征伐,又带领国人翻越秦岭,迁居于梁州东,仍称庸国(今陕西山阳、安康之间)。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庸国故也(今陕西山阳)置上庸县。商王封贵族于故庸国地,称鄘诸侯国。

  因此,后世史家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但最早形成的容氏、成氏、庸氏等姓氏,当出同一族源,因此,容氏、成氏、庸氏为同宗同源。

  第二个渊源:源于虞姓,出自远古舜帝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中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在史籍《旧唐书·韦凑传》中也说:“八元八凯、五臣,良佐也”。就是说在远古舜帝执政时期,属下大臣尧先是向舜帝举荐了“八恺”,后又举荐了“八元”,皆协助舜帝治理天下,使得天下大治。

  “八恺”是指有才德的八个人,分别是: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这八个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八元”是指有才能的八个人,分别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这八个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五臣”是指当时在朝的五个大臣,分别是:尧、朱、罴、雒陶、瞽叟。其中的尧后来接替了舜的帝位。

  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治世能臣,他们辅佐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万载流芳。

  不过在史书记载中还是有所不同的,有的记载:“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

  那么,举荐使用“八恺、八元”的是高阳氏颛顼帝,且是辅佐高辛氏帝喾,而不是有虞氏舜帝。

  但在史籍《世本·帝系篇》中又记载,“颛顼娶邹屠氏之女生苍舒、陨鼓、祷戴、大林、龙降、廷坚、仲容、叔达等八子,后又娶胜奔氏之女生子称,称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那么,仲容又是高阳氏的儿子,而不是有虞氏的儿子。

  按史书的记载,仲容聪颖智慧,骁勇善战,擅长指挥军事活动,当年共工氏率属下九部与颛顼(高阳氏)争夺帝位,在争战中,被颛顼帝属下的军师苍舒和大将仲容以诱敌深入的战略,将共工氏九部联盟的精锐部队引诱至今河南省嵩县北部黄河附近的一个狭小地带,使得能征善战的共工氏军队根本就无法施展开来,之后集中强大兵力将之一举击败,完全消灭了共工氏的主力,使得共工氏再无能力与高阳氏争天下,仲容因此建立了巨大功勋。彻底失败后的共工氏羞怒难当,一头触倒了不周山(今昆仑山),自己也怀恨身亡。

  在典籍《集韵》中,认为远古的容成氏就是高阳氏“八恺”之一的“仲容之后”,这在史籍《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明确记载为“仲容之国”。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容成氏的传说已相当广泛了。

  无论说法上有何差异,但仲容为“八恺”之一是完全能肯定的。

  在仲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容氏、仲氏、恺氏、凯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在先秦时期,容氏族人即已普遍出现于南方的吴地。

  容氏族人大多尊奉仲容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容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容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礼乐之官,职掌重大典礼乐法的司职。

  在容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容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容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弟子南宫适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南宫适的人,又名南宫韬,字子容,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在典籍《论语·公冶长篇》中记载:“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宫适在史籍《史记》中又称作“南宫括”,这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古代“括、适”是同一读音。

  史称南宫适“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高尚得很呐!”于是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南宫适对《诗·大雅·柳》非常有兴致,常常反复地朗诵其中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违也。”白圭,就是白玉;玷,就是斑点。这四句诗的大意是:白玉上的斑点,还可以磨去;说出的话中地污点,就很难去掉了。

  孔子是非常重视修辞的。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里,孔子提出“正名”,就是提出纠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如果不正名,就会造成“事不成”的后果,可见修辞多么重要。因此,孔子对南宫适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十分欣赏,并曾仔细观察南宫适的交际语言,发现他在讲话中处处符合经典,时时注意措辞,完全是一丝不苟。所以,孔子就特别喜欢南宫适。

  后来,南宫适的孙子便以祖父之字作为姓氏,称容氏,世代相传至今。

  南宫适在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追封为“郑伯”,在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被宋真宗赵恒加封为“龚丘侯”,到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又被宋徽宗赵佶改称为“汝阳侯”,到了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被明世宗朱厚熜改称为“先贤南宫子”。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弟子奚容箴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奚容箴,在史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字子哲,周鲁人。”

  奚容箴是春秋末期卫国人,奚氏,名容箴,字子皙,与为了一根瓜苗差点把儿子打死的曾点同字,都是子皙。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史书中没有过多记载。

  不过,在奚容箴的后裔子孙中,有奚氏、奚容氏、后又分衍有容氏、箴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汉王朝时期的官吏容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容华,是汉朝时期女官之一,专门职掌内宫诸女之容表,上至皇后,下至女婢,皆在其掌管之列,同时兼管皇帝出行之仪容,多由皇帝九嫔之一担当,或由皇帝的大姐或长妹即长公主承担,官秩高达二千石。此官职一直到宋朝末期才被废除。

  在容华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母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容华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容氏、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黄帝有个后代叫“封”,他后来迁徙到东北方去建立了鲜卑国,所居地区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一带地区,取姓为“慕容”,意在远离中原之地也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即“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之义。其后,该支慕容氏族人历史稀考。

  汉朝时期,鲜卑慕容氏族人被匈奴民族所统治,一直到汉武帝击灭匈奴,南匈奴归附汉王朝,北匈奴残部远徙西北后,鲜卑慕容部始摆脱匈奴的控制,之间发展壮大起来。

  西汉王朝第七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执政时期(公元前74~前49年在位),鲜卑慕容部主要分布在大汉帝国的东部地区。

  西晋时期,鲜卑慕容部大酋长慕容廆被封为鲜卑都督,当是晋国北方的一个军官,他率本部人马居辽东境地,与段氏鲜卑和宇文氏鲜卑为邻。慕容廆与段氏鲜卑结为婚姻,其后大破宇文鲜卑,声势日益壮大。乘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慕容廆自称大单于,拥兵自立。他的长子慕容翰勇力绝伦,是著名的虎将,趁辽东大乱,辽东晋军不能控制局面,慕容翰率兵击破叛乱的鲜卑部落,将叛乱部落劫去的晋民夺回,送归晋朝。

  由于中原大乱,很多晋朝官民纷纷投奔慕容部。慕容廆借此机会设立郡县,开办学校,使世子慕容皝等入学读书,一时之间,辽东竟成为乱世中保存汉文化的一块净土。

  晋室南渡后,在辽东方面对慕容部颇为重视,但晋朝留在辽东的官员却十分嫉妒慕容部,他们挑动段氏鲜卑、宇文氏鲜卑和高句丽国围攻慕容部的根据地棘城。宇文部酋长宇文悉独官派重兵猛攻镇守徒河城的慕容翰。勇将慕容翰设伏兵,大破宇文部。慕容翰则趁势与慕容皝前后夹击围攻棘城的宇文部,大破宇文悉独官主力。三部因此吓破了胆,纷纷向慕容部求和,晋朝官吏吓得逃走,辽东全归慕容。接着慕容廆派使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报捷,晋元帝大喜,封之为平州刺史,辽东郡公。

  随后,慕容廆写信与晋朝大将陶侃联络,准备率军北伐,消灭匈奴人的石赵国,但不久陶侃和慕容廆先后去世,世子慕容皝接掌大权,是为第二代领导人。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是位将,慕容皝平时就对这位虎将大哥最为嫉妒,所以他一上台,慕容翰就知道不好,立即逃往段氏鲜卑。慕容皝的两位同胞兄弟慕容仁慕容昭,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都想干掉慕容皝,自己当老大,结果还是慕容皝棋高一招,将二弟杀死。慕容皝再攻段氏鲜卑,段部大败,慕容翰再逃往宇文部。慕容皝加意劝他回来,后终于找借口命他自杀,一代豪杰最终死在自己兄弟手里。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燕国。后赵国石虎见前燕国崛起,遂发大兵来攻,被燕军奋力击退。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五十二岁的慕容皝去世,去世前对他的世子慕容儁说:“你兄弟慕容恪可以做你的好帮手。”慕容恪是慕容皝的四儿子,智勇双全,但慕容儁最为嫉恨的是他的五弟慕容霸,后来燕国复兴,慕容霸在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

  这时石赵国已灭,前燕国成为北方大国,经常与东晋王朝交战,并且势头压过前秦国。燕军南侵,连连获胜。

  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慕容儁去世,年四十二岁,十一岁的世子慕容暐即位,慕容儁临死前将他托付给慕容恪。慕容恪为太宰,慕容霸为河南大都督,荆州刺史,这哥俩皆前燕名将,龙兄虎弟,于东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二年(公元364年)发兵南侵,一举攻占洛阳。慕容霸被封为吴王。

  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二年(公元367年),慕容恪去世,临死前对少主说:“吴王才能胜我十倍,推举他做大司马,号令全国军队,我国必能统一天下。”少主慕容暐的兄弟慕容冲做了大司马,鲜卑贵族们不服,要谋害慕容霸,慕容霸在老家站脚不住,只好带着儿子慕容保和慕容令投奔前秦国。在慕容霸逃跑之前还最后为慕容世家建立了功勋: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当东晋大将桓温率五万晋军北伐时,慕容霸领兵迎战,派少弟慕容德劫断晋军粮道,晋军被迫退兵,慕容霸率军凶狠追击,斩杀晋军三万。

  就在前燕国自毁长城之际,北方另一政权前秦国则度过危机,苻坚大帝上台,得王猛相助,国势蒸蒸日上。东晋太和五年(公元370年),苻坚派王猛率大兵伐前燕国,燕军三十万迎敌。但没了慕容霸,燕军不是王猛的对手,潞川之战,王猛指挥秦军杀燕军五万,俘虏十余万。之后前秦兵包围燕都邺城,城破,前秦兵将慕容暐追捕擒获,前燕国灭亡。苻坚随后再灭前凉国,一统北中国。

  慕容家族全部落入前秦国手中,苻坚对这些鲜卑贵族一个不杀,全部优待,先期投奔的慕容霸还得到重用。亡国之君慕容暐也没事,好端端地,前燕国统兵大司马慕容冲还出任平阳太守。虽然亡了国,但慕容家族毕竟是英雄家族,不要说慕容霸,连亡国之君慕荣暐都暗藏着变天帐,做梦都想有翻身的那一天。肥水之战,前秦国大败,慕容家族终于等到了机会。

  慕容霸随苻坚南征,肥水兵败,他的部队是前秦军中唯一完整的部队,慕容霸把这支部队交给苻坚,自己来到河南另起炉灶。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慕容霸在荥阳称燕王,建立后燕国,招兵买马,一下子部队发展到二十万。是年农历3月,慕容暐的另一个兄弟慕容泓起兵华阴,慕容冲起兵平阳,与慕容泓合兵,与前秦国在关中展开血战。慕容泓待下严苛,被部下所杀,将士们拥立慕容冲建立了西燕国,与前秦国展开血战。慕容冲连破前秦军,率兵一路杀到长安城下,苻坚气得半死。城里的慕容暐以儿子结婚为名,请苻坚赴宴,准备在席间将他干掉。太过疏阔的苻坚还就真的要去,幸亏天降大雨没有去成。后来慕容暐计谋暴露,气伤了心的苻坚将城中鲜卑人全部杀掉。

  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慕容冲猛攻长安,苻坚身中数箭,前秦国眼看敌不过西燕国。苻坚留太子苻宏守长安,自己率部逃往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一带),结果被后秦国姚苌所杀。苻宏守不住长安,也弃城而逃,最后向东晋投降。西燕皇帝慕容冲杀进长安,一声令下,西燕军立刻在长安城里展开一场大屠杀。长安城又遭到一场浩劫。

  慕容冲占了长安,打算以此为都城,把关中作为西燕国的地盘,但他手下的鲜卑人都想回河北去,因此对慕容冲怨声载道。慕容冲自己只顾花天酒地,在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农历2月爆发兵变,慕容冲被杀,西燕国全体四十万军民大举东归。先是慕容冲的儿子慕容遥被立为皇帝,后又被杀,西燕军民又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皇帝,后也被杀。西燕军民东归途中,得知慕容霸已建立后燕国,不敢再往东走,乃拥立慕容永,慕容永击败前秦国在山西的余部,西燕国就占据了今山西一带。

  慕容霸的后燕国是当时北中国最强大的国家,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慕容霸以势不两立之态对西燕国发动进攻,次年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杀慕容永,西燕国灭亡。这时,北国雄鹰拓跋珪已经崛起,他派兵来救西燕国,已来不及了,从此与后燕国结下了梁子。

  东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后燕国太子慕容保为元帅,率大兵攻北魏。拓跋珪以佯败诱敌深入,农历11月,北魏兵于参合坡偷袭燕军,燕军大败,四五万人被俘,慕容保仅以身免。被俘燕军全部被魏兵活埋。东晋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农历3月,已是七十一岁的老英雄慕容霸,率重兵前来复仇,力斩魏国勇将拓跋虔,掳其部落三万余户。燕兵过参合坡,见去年燕兵尸骨累累,全军哭声震天,老英雄慕容霸气恨难当,吐血而亡。慕容霸一死,拓跋珪再也无所顾忌,起兵攻燕夺取晋阳。农历10月,慕容保率步骑十六万,偷袭拓跋珪。拓跋珪死里逃生,立即组织反攻,将后燕国重镇中山和邺城包围。慕容保离开中山打算逃回辽东龙城据守祖宗故地。中山剩余的燕兵坚持了大半年,最终被北魏大军攻克。坚守邺城的是慕容霸的兄弟墓容德,在失去了中山后,带了四万余户出逃向山东青州地区。

  慕容保在逃回辽东的途中,他的长子慕容会又和他父子相残。慕容会也是一员勇将,甚得祖父慕容霸的喜爱,但慕容保却立小儿子慕容策为太子,慕容会向老子发起进攻,兵败被杀。而慕容保也被他的亲家杀死,他的另一个儿子慕容盛杀死岳父,报了杀父之仇,自立为后燕主,在位三年,也被手下杀死。慕容保的幼弟慕容熙即位。慕容熙是位花花公子,干了不少荒唐事,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被他迫害的燕将冯跋潜入龙城攻杀慕容熙,建立北燕国,后燕国灭亡。

  当年慕容德率部逃出邺城后,辗转夺取了青州(今山东青州),建立了南燕国。在慕容德死后,其侄慕容超即位。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东晋大将刘裕起兵北伐南燕国,大破南燕军。慕容超逃回都城广固,刘裕指挥晋兵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当时慕容超曾向后秦国求援,但后秦国当时正被刘勃勃(赫连勃勃)的胡夏国打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南燕国。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被围困大半年的南燕军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遂开城迎接晋军,而慕容超在突围时被擒,南燕国灭亡。从此,山东半岛重新归于东晋王朝。

  自公元337~410年止,鲜卑慕容部的四个燕国先后崛起,纵横北中国,叱咤风云七十三年,最终四个慕容燕国全部在内讧中了结。

  其后,即有鲜卑慕容部族人多有以故国名称为汉化姓氏,称慕容氏、慕氏、容氏、燕氏等,归并入北魏王朝,最后主体融入汉族,余部分别融入蒙古族、女真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容氏,是回族中人数不少的一个姓氏,但其姓氏来源,还有待于本书笔者进一步进行考证,而后再予以刊载。

  得姓始祖

  大容(容成)、大禹、仲容、南宫适(南宫韬)、奚容箴、慕容世家。

  迁徙分布

  容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六位门阀。

  今广东省的博罗市、惠州市、江门市荷塘镇、佛山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台山县,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等地,均有容氏族人分布。

  郡望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单独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堂号

  敦煌堂:以望立堂。

  律历堂:相传上古的时候,黄帝的手下有一个叫容成的史臣,他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和第一部法律,因而得此堂号。

  卞世堂:资料有待补充。

  历史名人

  容 萱:(生卒年待考),著名金朝官吏。朝廷任他当知府官,他夫人很能干,名叫适姑,发生战事时,容萱死后,朝廷就让适姑承继他的军权,统帅军队。

  容悌舆:(生卒年待考),字行白;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明朝文士。个性敦厚,学问渊博,孝敬父母。明永乐年间,他在家乡香山担任教谕,母亲得了风瘫,卧床十三年,都不能起来活动,他于是日夜侍侯,从来没有厌倦。于是乡人称赞他为“孝行先生”。著作有《云岚集》。

  容若玉:(生卒年待考),字昆石;安徽安庆人。著名明朝官吏。明万历年间进士,举为官吏,朝廷派他去江西。容若玉治理地方,为百姓着想,办了许多好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死后,家贫没有财物,他的同僚朋友周济拿银子将他灵棺运回老家安葬。

  容 闳:(1828~1912?),字达明,号纯甫;安徽安庆人。著名清朝维新派。

  容闳是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1828年11月17日出生迁居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少入澳门马礼逊学堂。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容闳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容闳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后旋入美国籍。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回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在洋行任职后,自营商业,旋投入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

  出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公元1860年容闳至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七条,但“未敢信其必成”,对太平天国任事坚辞未受。同年容闳随美国两传教士到金陵游历,和太平天国运动有了一次正面的接触,在他的自传《西学东渐记》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容闳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回国后以同知候补江苏。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容闳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8年),容闳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0年),容闳被命为“幼童出洋肄业局”副委员,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

  公元1872年,容闳奉命率学生三十人赴美留学,任学生监督,兼任驻美副使,长期驻美。史称“中国幼童留美运动”(公元1872~1881年)。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容闳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公元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按照容闳的本意,是让留美生一年一年地派下去,至少坚持百年,就能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造就一批高级人材。为此,他恳请清政府批准,斥资四万三千美元,在哈特福特建造了一座三层楼房,作为选派和管理留学生的办公用房。

  公元1875年楼房竣工后,容闳等人就搬入此楼办公,同时还有一些专供住宿的宿舍和学习汉语的教室,幼童们可以定时来这里上中文课。这大大便利了留学生的培养。但万万没有想到,由于政见不同,这座楼成了领导留学生的这些清廷官僚经常吵架的场所。由于清廷对容闳的信任程度有限,所以只让他担任留美生副监督,遇到好多重大问题还是由监督说了算。

  公元1876年,吴子登出任留美幼童监督,容闳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吴支持洋务事业,还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思想开放度不高,行为古怪,官僚习气严重,对派留学生常持异议。他一上任,就将幼童们召来,严加训斥,引起多数留美生的不满。他尤其对一些幼童信奉基督教不满,下令开除了两名信教者,并勒令二人回国。这两名幼童知道回国后没有好果子吃,就在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转往异地上学,后来却成了美国很有成就的名人。吴子登还增加幼童们的中文课程,突出进行封建道德礼仪教育,对剪掉辫子者严惩不怠,甚至杖责。一时间搞得留美幼童人心惶惶,怨声载道,最后在幼童们的心里反而激起了一种逆反心理,对吴子登的话就是不听,只服从容闳一个人的。这更使吴子登怒不可遏,视容闳为仇敌。

  容闳、吴子登二人常常吵翻,很少平心静气地去讨论问题。令人不安的是,吴子登频频向清廷写奏折,经常给李鸿章写信,讲留美幼童如何“美国化”,如何不听管教;讲容闳如何放纵幼童,如何目空一切,如何失职。而容闳毕竟不大懂中国政治,从来没想到向清政府写奏折,或给李鸿章写信讲明情况。这样时间一长,清廷即对吴子登的话信以为真。连曾纪泽这样开明的官员都认为留美幼童难以成材。所以当1881年吴子登请求清廷将幼童们全部撤回的时候,迅速得以批准。于是,吴下令,所有幼童从公元1881年8月21日起,分三批,启程回国。

  幼童被撤回的消息,无论对容闳,还是这些幼童,乃至教育幼童的美国老师和朋友,都似晴天霹雳。因为,再过四五年,有一些幼童就要大学毕业,其他的一部分也会陆续升入大学,真是眼见成熟的果子被硬给剥掉了!耶鲁大学的朴德校长联合一批美国友人致信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有理有据地指明了撤回留学生的错误,并要求改正。但清政府从政治着眼,还是将幼童撤回来了。除了病故和设法留美不归者外,九十四名幼童平安抵达上海,像犯人一样被关在了一所学堂里,连中秋节都不许外出。幼童们讲:“只有睡觉,似乎让死亡结束一切痛苦和折磨”。经过数天的“关押”,终于等来了长官的训话,并随意将他们分配了工作。例如学工程的詹天佑却派往广州教英语。然而,这批人毕竟学到了一些先进技术,高人一筹,经过他们个人的努力,到二十世纪初年,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

  据初步统计,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三十人,其中工矿负责人九人,工程师六人,铁路局长三人;从事教育事业者五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一人、北洋大学校长一人;从事外交行政者二十四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十二人,外交部部长一人、副部长一人,驻外大使一人,国务院总理一人;从事商业者七人;进入海军者二十人,其中十四人为海军将领。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对洋务派失望,公元1882~1894年容闳又侨居美国。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容闳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并向张之洞提出筹款购舰以长期对日作战的计划。戊戌变法时期,在北京与维新派密切往还,变法失败后避居上海租界二十四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旋逃出北京。

敦煌的文学艺术的特点(敦煌的文学作品)

  公元1900年,唐才常的自立会在上海改称“中国国会”, 容闳被推为会长,并负责起草英文对外宣言。自立军起义被镇压时,遭清政府通缉,辗转流亡美国。后仍与国内各派改革力量联系,渐趋支持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活动。

  公元1912年1月,容闳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后的4月12日,容闳病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

  容闳著有回忆录《西学东渐记》(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容 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著名现代教育家、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

  因古代“容”、“颂”相通而取斋名为“颂斋”。

  在书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

  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襄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这是继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1935年,又集秦汉金文而撰成《金文续编》。1959年出版的增订本《金文编》,据历代出土的青铜器三千多件的铭文,共收字一万八千多。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

  《商周彝器通考》是他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这是一部关于商周青铜器的综合性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详述青铜器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分十五章。下编是分论,将青铜器按用途分为四大类。全书共三十多万字,附图五百幅,征引详博,考据详备审核,堪称材料宏富、图文并茂。这是一部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并加以科学分类的著作,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考书。在这方面他还著有《殷周青铜器通论》。

  他精于鉴定青铜器,经多年积累,他编印了不少青铜器图录,如《宝蕴楼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彝器图录》、《秦公钟簋之年代》、《兰亭集刊十种》等。其中《武英殿彝器图录》开创了印铜器花纹的先例,为花纹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善斋彝器图录》所编的是刘体智收藏的青铜器。《海外吉金图录》所编为日本所藏铜器。这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铜器资料,很有意义。

  在书画碑帖研究方面,他著有《伏庐书画录》、《汉梁武祠画像录》等多部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添了光辉的一笔。

  容汉诠:(1933~),高山族;台湾台北人。著名农学专家。

  教授。毕业于广州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现任中外合资珠海市绿色开发中心业务总经理,兼任宁夏农学院教授。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台盟中央高山族联络委员会委员、林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病学会理事、中国植病学会西北分会理事、宁夏台联会会长、侨联常委。宁夏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致力于森林保护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为宁夏森保学界开拓者。新自主持九项省级科研项目,均通过了科技果鉴定,并获奖。已出版的编著有《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国森林病害》等七部,其中《园林病虫害防治》一书,1985年获中国林学会优秀书籍奖。1984年出访日本考察园林病虫害防治新技术;1985年国际林联组织将其收入《世界森林病虫专家名录》。

  在《植物保护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四篇,其中《沙柳瘿螨病害的研究》等多篇论文,在1988年北京首次国际植病学术会议上,作过宣读交流,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科学的依据,并收入会议论文摘要集,还发表了专业科普文章二百多篇;其中多篇获省级优秀作品奖,并投向了科技应用,还经常深入基层,为同心县马关农场、银川南门苗木场解决杨树腐烂病、葡萄根癌病,挽回了两项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1992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五单位评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普编创成绩突出的农林科普作家的荣誉称号。1993年被收入《当代世界名人传》。此外,还先后受到国家和省、部级有关组织的二十多项奖励。

  1982年获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先进个人奖,1983年获全国台湾同胞先进个人奖,同年获全国少数少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奖。1989年获全国优秀归侨、侨着知识分子奖,1993年获全国智力支边扶贫先进个人奖,1994年获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同年9月又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光荣称号。

  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侨界模范人物名典》。

  容国团:(1937~1968),籍贯中山县南屏乡(今广东珠海南屏镇),生于香港。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1937年8月10日容国团生于香港。他从小就喜爱乒乓球运动,十五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1957年,二十岁的容国团从香港回来,同年进广州体育学院学习。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

  容国团采用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并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在比赛中,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中国乒乓球近台快攻的技术风格,就是在总结了他的技术经验之后,由原来的“快、准、狠”,发展为“快、准、狠、变”。

  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后,容国团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在他和其他教练员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195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次年,容国团代表工联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双打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这一年他随父亲回广州定居,考进广州体育学院。1958年他代表广州参加全国九城市乒乓球锦标赛,获全国男子单打冠军。

  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并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

  1959年3月,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西德多特蒙德拉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乒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者。

  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在3:4的不利情况下,容国团淌下了眼泪。女队员丘钟惠见了就问他,他回答说已负了两局,随即激动地说:“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力挫素有“凶猛雄狮”之称的日本队员星野,终以5:4战胜日本队而首次问鼎斯韦思林杯,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从此“人生难得几回搏”这句名言便流传开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容国团遭受诬陷,无端被扣上“特务嫌疑”等帽子,终于1968年6月20日含冤自尽,年仅三十岁。遗下一女儿容劲秋。

  1978年,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了名誉。1987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容国团的家乡珠海市竖立了一座容国团的铜像,让后人用年缅怀这位为中国人民争光,令中华儿女自豪的体育健儿。

  容晋祖:(1937~),广东中山人。著名现代地理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所研究员,遥感应用技术专家,研发有《粤北山区阳山县社会经济数据库系统》。

  容 军:(1938~),曾用名容芬芳;湖南邵东简陇乡金星江村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60年由邵阳市一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65年毕业后作为出国师资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

  因文化大革命,于1967年分配到电子工业部1411所工作,1978年调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任研究室副主任、化学系副主任。

  在1411所曾从事的锑化铟单晶材料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0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LA)学研究、医用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制备的研究,其中醛固酮RIA、睾酮RIA、18甲基快诺酮RAI分别获得北京市、天津市科技成果、科技进步三等奖。

  现从事有机细精化工开发研究,其中新型植物生长促进剂——日丰素研究为国家科委星火计划项目。

  容纯参:(公元1940~今),广西桂林人。著名现代骨科医师。现任桂林市侨联华兴门诊部骨科医师。

  容汝济:(公元1942~今),字兆民,别号文宝阁主人;广东新会人。著名现代商业书画家。容汝济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会市冈州诗社社员、新会荷塘津亭诗社社委、荷塘书画社社长。还兼任江都书画院荣誉理事、神墨书画院理事、现代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书画协会特约创作委员、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新长征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高级书画师。

  容常胜:(公元1956~今),广西桂林人。著名当代翻译家。

  1978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外语系。先后在海军南海舰队、广西区党委对台办、广西中国国际旅行社任翻译、外联干部。工作以来发挥自己外语专长,积极撰写文件资料、专题文章,担任口语翻译,参与国际谈判,为单位为游泳事业、外联工作及时提供大量准确的资料。多次为自治区、市及有关厅局领导担任翻译,为国际交流发挥自己的才干。多次获奖励、表扬,曾被评为广西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室)系统先进工作者。

  容志行(1948年7月30日~):已退役的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广东省台山市人,出生在开往印度的邮轮上。1953年从印度回到中国。曾经获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是广州市第五中学的知名校友。1972年被选入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中国队曾经担任边锋、前卫、中锋等位置。他在中国当时有“志行风格”的赞誉,被认为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志行风格”,是中国体育界唯一用个人名字命名的精神,源自他在赛场上高超的技术和对对手充分尊重的良好赛风。容志行在球场上受侵犯不计较,获荣誉不骄矜,比赛过程中表现出高尚的体育道德,成为中国体育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容祖儿:(Joey Yung,1980~),籍贯广东新会,生于香港。著名香港歌手、影视演员。

  容祖儿毕业于沙田培英中学、圣芳济各书院和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黄克竞分校)旅游系证书课程。

  容祖儿小时候已经参与各大小型的歌唱比赛,早于1995年获得Big Echo卡拉OK大赛金奖。她为已故著名歌手罗文的徒弟,她于1996年推出她出道第一首单曲“第一次我想醉”,是电影“四个32A和一个香蕉少年”的主题曲。当时她的唱片公司是正东唱片。但不久后被当时唱片公司的高层黄柏高以“她不漂亮”为由而解约。

  解约后转投入佳音唱片,其后,佳音唱片撤离香港业务,1998年转投飞图唱片,其后公司被英皇娱乐收购。正式出道时己经是英皇娱乐的年代,第一首主打歌《未知》广受香港乐迷欢迎,使她有不少名气,并横夺香港各大乐擅颁奖礼新人奖,而第一张唱片《Joey EP》销量更达到十三万张,这个纪录直到现时为止也没有任何新人能打破。

  其后多曲使她受到观众认识,例如:《逃避你》、《痛爱》、《全身暑假》、《争气》、《我的骄傲》、《心淡》和《世上只有》等。其中《我的骄傲》更成为香港及华南地区各大乐擅颁奖礼金曲奖,而且广受香港及华南地区欢迎,奠定其新一代乐坛天后的地位。

  她于2003~2004年度夺“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连续两届成为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大赢家;于2003~2007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五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于《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中三次夺得“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和连续两次夺得“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的女歌手”等大奖。

  2003年,容祖儿打破《叱咤》史上最年轻“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得主,当时为二十三岁。

  2007年同时亦成为《叱咤》史上获得最多“叱咤乐坛女歌手奖”的女歌手,以及打破了《叱咤》传说中的“七年魔咒”,连续八年获得该奖,分别为三次金奖、三次银奖及两次铜奖,亦于2007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中平了梅艳芳连续五年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手”的纪录。

  父亲与母亲已离异,容祖儿是跟随其母亲和弟弟一起生活,但间中仍会与父亲联络。其父亲容锦辉与祖母林慧贞曾牵涉案件,而祖母林慧贞同时也是葵兴邨业主立案法团主席和葵青区议会增选委员。

  容韵琳(1990年9月8日-):澳门人。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献唱《七子之歌》而备受注目。

  容启东(1908~1987):中国及香港著名教育家,植物学家,广东省珠海市南屏村人,1908年生于香港。父亲容星桥是清末容闳选拔留美的120名幼童之一。容启东年幼在香港师从学究刘伯端、俞叔平及陈子褒,后来入读岭南中学,1929年毕业于北平国立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学博士。返国后,容氏先后任教于西北联合大学及岭南大学凡14年。1951年,容启东转赴香港,受聘为香港大学生物系高级讲师及植物系主任,同时间协助李应林校长与何明华会督创立崇基学院。1960年,容氏被推选为崇基学院第三任校长,在任期间、获香港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并获颁授OBE勋衔。1963年,容启东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时任首任副校长,历兼任中大研究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等职。容氏1975年荣休,崇基学院校董会特授他名誉校长称号。为表彰容氏在香港高等教育上所作的贡献,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先后于1961及1975年授资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容启东1987年病逝于香港。2006年,崇基学院神学院校董会通过将筹建中的神学院新大楼志名为容启东校长纪念楼,以纪念容氏对崇基学院、崇基神学院及中国与香港基督教学校教育所作的建树。

  

  传统文化必备公众号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添加公众号

  公众号ID:ctwhltgw

  传统文化论坛网

  论坛直播、论坛行程、资料流通

  

  公众号ID:CIBNHXY

  CIBN汉学院

  CIBN汉学院频道,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互联网视频频道。

  

  公众号ID:bjdcgxs

  大慈供销社

  大慈供销社是一个专门销售良心产品的线上商城,里面所有的产品都值得信赖。今后我们将不断上线更多的好产品,让大家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同时也给更多的微商义工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让他们不在那么辛苦,轻松挣钱养活自己。

(大慈义工团团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