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湖北省生活服务类免税收入(湖北省免税政策)

qiaoqingyi 2024-08-01 125

  对于有意返回武汉的沪漂而言,最让我觉得好笑的是,武汉在弄百万大学毕业生留下来的计划。这典型的是外行决策,对人才的属性特征缺乏基本的了解。个人以为,武汉最应该吸引的是在一线打拼的湖北籍人才,而不是大学生。

  1、大学生的现况

  在读书和才毕业的大学生,整体上基本是张白纸(当然,肯定有很厉害的,但这样的人基本属于个性或特性,改变不了大学生整体的属性),工作、生活、婚姻都不稳定并且没有经验,技术处于菜鸟的水平和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是啥都不懂。

  而且部分学生心性不稳定,总想着要改变世界,而不是踏踏实实的积累和付出。整体上他们的持续消费力与生产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鼓励他们留在武汉并不见得是好事。但他们可塑性强、有创造力,如果前往沿海城市与企业进行系统的沉淀和打磨,未来还是值得期许的。

  2、一线湖北籍人才状况

  在一线打拼的湖北籍的人才,经受过系统完善的实践的磨练,并且有数年技术与资本的积累。所以,整体上他们有服务意识、有契约精神,并且职业素养和职场协同性都不错的状态。

  而且,他们在一线形成的工作习惯与气息能感染更多的人,改变武汉产业的整体的氛围。并且,他们基本上是拖家带口稳定性相对会好很多,客观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都很强劲。

  这些人才是武汉未来的希望,武汉要做的是吸引他们回武汉买房子、搞投资、做项目、找工作,共同提升武汉的产业水平、做大武汉的经济体量、促进武汉的持续快速发展。

  3、城市化与经济及人才

  就业机会、就业氛围、创业创新氛围,远比卖地、卖房更有意义。只有更多成熟人才在武汉,武汉才有机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如果用5年时间,把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百万湖北及湖北相关籍贯的成熟产业人才吸引回武汉买房、工作、创业,武汉才有可能实现飞跃。

  一线城市的百万湖北及湖北相关籍贯的成熟产业人才是武汉和湖北的最大财富,而现有要留住的100W大学生的综合质量,估计跟他们差得很远。而且,武汉希望留下的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有稳定性差、流失率高、耐性不够、机会主义者众、工作经验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财力和持续消费力有限的特征。而这些的改变,需要磨练和时间的积累。

  最近认识了几位回去创业的老板,他们说了共同的困惑,如何招聘从一线城市回来或者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湖北籍人员。他们认为创业做项目,招的人拿来能快速用就好,招新人的实际成本高、风险大。

  我想,大多数人在外地关注武汉发展或从一线返回武汉创业的人可能都会觉得,在外打拼了几年再回汉的才是武汉的中坚力量,而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4、所以,个人以为在政策方面,武汉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具体是:

  1)、在湖北读过书和湖北籍的已毕业大学生回武汉买房,可以考虑不受当前房地产政策限制;

  2)、湖北籍的已毕业大学生回武汉在各创业基地或高校创业园开公司做项目, 都享受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3)、湖北籍的已毕业大学生回武汉创业项目获得天使轮(数额超过500W)或A轮融资超过1000万的,创始人和合伙人直接拿武汉户口;

  4)、湖北籍的已毕业大学生回武汉创业项目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前三,可获得相应资金、政策、税收、贷款等方面的奖励;

  5)、湖北籍的已毕业大学生回武汉创业项目,交税、雇员、科技创新项目超过相应数量或水平进行对应的奖;

  6)、听说在武汉注册公司,比上海这边麻烦且成本高很多,建议简化这些手续并提供相应的挂靠服务等;

湖北省生活服务类免税收入(湖北省免税政策)

  7)、为夫妻双方都是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回汉发展的家庭,提供各种便利;

  5、光谷与地铁

  光谷是武汉的明星区域,但目前武汉显得过于依赖光谷,或者说光谷之外明星区域并不多。武汉需要从现在开始寻找和打造城市发展的新的驱动中心,而不仅仅是依靠光谷的发展。在离光谷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应该再开发新的城市发展级,具体的操作可以学习下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都有依靠一个巨头周边的大型产业园(产业园周边配套都很好),并进而形成新的城市发展的驱动中心。

  目前已经开建地铁的努力赶工,暂时还没有开建的地铁(除了环线之外)暂停一下,把已经运行和开建的地铁的周边做好。每个地铁周边如果配套得好,武汉地铁所有周边估计容纳1500万人的居住和就业还是可以实现的。

  因为,围绕地铁形成的商业、产业园(工作)、居住、教育、医疗、生活配套等都需要时间、资源和业态的跟进。等一等他们吧,这样如果以后万一出现什么意外的时候,就可以及时止损了。当武汉的老百姓在为武汉超过一线城市地铁的建设而疯欢时,或许同样正是群盲的时候。

  越是疯狂,越要清醒!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