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泗水乡生态乡村旅游区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距全国著名的龙脊梯田景区20公里,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胜温泉和国家森林公园接壤。是一个以梯田稻作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主体,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区。旅游区占地面积56.1平方公里,主要居住着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总人口8000多人。旅游区内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大唐湾民俗风情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特色旅游名村、广西旅游扶贫示范点周家村白面瑶寨,广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里排壮寨等著名景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该旅游区接待总人数达41.8万人次。
2014年以来,泗水乡以“政府引导、协会主导、市场牵导、部门协同、社会配合、全员参与”为总体工作思路,以“一心两带七品”为基点,打造广西五星级生态乡村旅游区。“一心两带七品”即:泗水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排坊—大唐湾绿色陆路旅游观景带、三门—周家库区水路观光观景带、大唐湾清肺庄园、白面红瑶寨、周家龙泉红瑶民俗风情园、细门红瑶生态文化村、三门红瑶生态博物馆、里排壮寨生态农业旅游园、排坊长寿孝道文化苗寨等。同时,在旅游区内再打造排坊苗寨和白面瑶寨两个广西AAA景区。该乡村旅游区形象总体定位为:生态胜境,泗水风情;旅游业总定位为:打造成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的主导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坚持“六个原则”,搞好旅游规划
近年来,泗水乡倡导“以旅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优化第一产业;以水电为重点,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方针。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已摆在该乡的重要工作日程,该乡对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尤为重视,做到讲原则、创特色、立品牌、树形象、提质量、增效益。
规划衔接、部门协同原则。规划注重与《龙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龙胜县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和《龙胜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规划出一批落地性强,能得到发改、环保、住建、旅游、农业、林业和扶贫等相关部门政策对口支持的旅游发展项目。
整合资源、产业融合原则。即跳出小旅游,发展大旅游。全面整合规划山、水、田、林、路、建设和风土人情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尽可能整合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当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注重规划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餐饮服务业、健康养生业、土特产品加工和民族文化产业等的融合,通过产业融合实现旅游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治理、重点突破原则。本旅游区为龙胜乡村旅游扶贫重点区域范围,坚持以增强贫困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区景点为依托,着重抓旅游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接待条件;二是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同时注重抓旅游扶贫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乡村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资源优势、强化产品特色原则。特色是旅游区的生命力。在特色化建设上重点强调:一是整合本区域山水、田园、民族风情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建成一个与周边的温泉景区、龙脊梯田景区差异化的多功能景区;二是在旅游区内实现差异化开发,做到“一村(屯)一品”,从而增强规划区整体吸引力和生命力。
注重参与性、增强体验性原则。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于旅游客的参与体验,使从城市来到农村的游客,在观山望水的同时,记童年、忆乡愁。规划中让游客感受当地民俗民风的项目,提供采摘、捕捞、耕耘、栽种等乡村农事操作体验机会,让游客在体会农事艰辛的同时,获得健身娱乐。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原则。规划始终以扶贫重点村生态环境改善为前提,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经常“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乡村旅游开发原则,规划中做到有利于保护传统乡村风貌,有利于传承当地优秀民俗文化,有利于“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平安乡村”的建设。
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抓好旅游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对X144县道进行系列维护,沿线规范设立交通安全标识标牌,做到外部交通通畅,进出便捷。合理布局停车场,改扩建排坊、细门、白面等专用停车场,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对停车场进行生态铺装,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停车场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按生态化、景观化的要求改善各景区内游览步道,做到布局合理、交通顺畅。
做强旅游咨询服务设施。按星级标准建设好大唐湾、白面、排坊等游客服务中心,三门、细门、里排等旅游咨询服务点,安装旅游咨询服务电话,配齐5种以上公众信息资料,提供旅游自主咨询、宣传品、价目表、重要物品保管、小件物品寄存、雨伞、紧急救助室和网络等服务项目。
加强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旅游区内各景点实现总床位数160多个,其中客房面积16 ㎡以上的120多个,配备空调、网络等设备的70多个,70%以上的客房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洗浴设施,100%的客房彩色电视、床、桌椅等客房配套设施齐备,床上用品齐全。
配强旅游餐饮服务设施。旅游区内7个景点均设有旅游餐饮服务,总餐位数达1000多个,其中大唐湾景区可同时容纳300多人以上就餐,各餐饮服务均按地方特色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乡土文化气息,做到酒水台、备餐柜、桌椅、用具等设施齐全。
高规格做好旅游厕所设施建设。在旅游区原有厕所的基础上,按2A标准改、扩建排坊、三门、细门、白面等旅游生态厕所,使旅游区内80%以上的厕所达到三星级以上旅游厕所标准。
完善旅游购物设施。按GB/T 16868的规定完善各景区旅游购物商店建设,做到特色突出,用材环保,与周边的景观、环境氛围协调一致,并备有10种以上当地乡土特色产品。
规范设立旅游标识。严格按GB/T 15566要求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区内各景点入口处均设有旅游区标牌、中英文导览图、说明牌等,主要交通道路有交通指示牌。标识使用材料与旅游区整体环境协调,质地颜色统一、大小比例协调,造型具有乡土特色,危险地段标志明显,各景点设有夜间照明等。
配齐邮电通讯设施。各景点出入口及旅客咨询中心配有公用电话,且公用电话设施与周边环境协调,标志美观显目;旅游区内有畅通有效的广播通讯服务网;各景点设有邮件投寄箱等。
规范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各景点配有充足的安全防护设施,消防栓、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配备小型发动机和停电应急器具,并运行正常。旅游区内设有医院或医务室,能满足基本救护工作。
配好环境卫生保护设施。各景区按布局合理原则配充足数量的垃圾桶,垃圾桶用材环保,造型美观,外观整洁,与环境协调,具有乡土特色。
围绕“六大资源”,搞好创意性开发。
泗水乡的旅游资源涵盖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体系中的7个大类,16个亚类和30个基本类型,79个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其中:旅游资源单体达国家四级的有5个,三级的有22个,二级的有36个,一级的有16个。有关旅游专家对泗水乡村旅游区的评价为: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越。
该旅游区严格讲究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原则,对各功能区进行划分。即:(一)依托资源原则。依托资源比较优势进行功能区的划分,最大限度挖掘资源价值;(二)完整性原则。功能区的划分既考虑各分区资源的内在性质不同,又兼顾各分区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考虑各分区之间的连接,形成旅游区统一的流域概念;(三)体现不同功能原则。根据各功能区的特点,规划不同的活动内容,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使其形成互补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体现不同的旅游功能;(四)突出主题原则。各功能区既要有泗水乡村旅游区整体的主题,有要有各自的主题,将各功能区主题作为旅游区整体主题的诠释,将旅游项目作为各功能区主题的诠释。
旅游区围绕“生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健康养生旅游资源、特色村镇旅游资源、节庆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等六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打造不同特色的创意品牌:大唐湾主打民俗文化研究与清肺养生乡结合,白面瑶寨主打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细门瑶寨主打民族生态旅游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三门瑶寨主打瑶族特色饮食文化体验与瑶族传统文化展示相结合,里排壮寨主打休闲农业与壮族生态庄园相结合,排坊主打长寿文化、孝道文化与农家乐相结合等。
利用创星成果,开发好“六大旅游市场”。
泗水乡村旅游区实施“政府引导、部门协同;旅游扶贫、群众受益;产品升级、市场导向;景区依托、优势互补;一村一品、市场竟合”等五大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开发主导方向:一是大力发展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二是开发梯田农耕文化旅游;三是开发休闲、渡假、养生旅游等。重点开发健康养生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休闲度假、山地户外运动、特色美食农家乐等六大重点旅游市场,推进体验型、文化型、休闲型、度假型、节庆型、养生型乡村旅游项目发展。
该旅游区主要采取整合营销、产品营销、品牌营销、直复营销、代理营销、网络营销和节庆营销等方式加强旅游区市场营销,树立旅游品牌,营造广泛营销空间。
建立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康寿养生、农耕文化、民族风情和休闲度假为主的“四轮驱动”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提供原生态的乡村景观欣赏、农事活动体验、农家菜肴品尝、特色产品销售、民族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根据自身的自然风光、农耕风情、民族景观等特色,通过布局调整、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手段,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品牌;利用产业扶贫政策,以“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为主,规模发展特色种养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利用各村寨不同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村寨品牌;利用交通节点、村屯中心、景观边缘、农耕周边,打造农家乐品牌等。
开发具有互补性的产品。依靠地理位置优势,为已成熟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提供互补性或辅助性的又产品,借助成功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自身旅游产品开发与销售提供契机。
广西五星级泗水乡生态乡村旅游区的建成,将成为大桂林旅游胜地和龙胜特色旅游名县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