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生活服务与居民服务(生活服务居民服务计入什么科目)

qiaoqingyi 05-13 82

  李立明 陈丽 余乐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北路社区,居民罗炳英的心和春阳一样愈来愈暖。这位50多岁的残疾人经历了幼年视力残疾、老年子女失业等“生活不能承受之痛”,在红十字“博爱家园”的帮助下,生活逐渐好转,生命再见光明。

  九里堤北路社区是“博爱家园”项目试点的城市社区之一,人口近2万人,社区基础较好。2011年,“博爱家园”落户社区,坚持“民需我用”,推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社区、在基层自治组织里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成为四川省、成都市红十字会工作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服务内容可持续

  群众需求为导向,激发参与热情

  “社区群众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项目的存活也依赖于他们的直接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过居民不理解、不认同,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金牛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关键,必须“接地气,赢民心,坚持居民需求、解决居民需求”。

  从项目初期设计、落地实施到后期拓展,金牛区红十字会始终坚持“群众说了算”。

  区红十字会邀请居民代表一起绘制社区问题树,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建立起健身路径、休闲园区、红十字文化墙等,把一件件项目做到居民的心坎上;在居民小区院落,开展“我们的邻居节”,组织居民包粽子比赛和节日小联欢,促进了邻里关系、增进了感情;依托建立起来红十字工作活动室、培训中心和应急避难场,开展了健康卫生、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小演练,用一个个活动来感染群众,不断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区红十字会还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宽了博爱家园项目的承载能力。比如依托生计发展项目,动员社区范围内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商家积极参与,成立了“博爱家园”社区社工服务协会,发放了4800张“便民服务一卡通”,只需一个电话,就有就近的商家上门服务,解决部分居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通过居民需求调查,区红十字会动员社会力量筹资兴办了“博爱家园‘430’学校”,解决社区部分家庭小孩放学后缺少看护的痛点,并争取政府支持,建立了博爱家园居家养老日托老站,解决了部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难题。

  “我们把‘博爱家园’的自选动作融入到社区的活动中,不仅让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活动参与到项目中,还让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博爱家园项目所传递的红十字精神,为项目的推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金牛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说,如今,更多的社区居民以热心公益为荣,以邻里互助为乐,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和谐氛围。

  项目人员可持续

  志愿服务为载体,传递红十字精神

  项目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团队的合作,而社区志愿者,则是团队的主干力量。打造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实现“有专人办事,有阵地办事,有队伍办事”,不仅帮助红十字会拥有了一批长期实干的志愿者,更能以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为契机,有力推动“博爱家园”项目的建设。

  依托社区红十字志愿者活动室,金牛区红十字会专门打造了社区标准化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了一名红十字博爱家园专职志愿者,让志愿服务活动有了一个家,并完善志愿服务队伍的规范管理,从注册培训、领取任务、参与活动到效果反馈等都有严格规定,达到以制度来促常态。

  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者作用,提高志愿者专业化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区红十字会分类建立了社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第一类是任务保障型队伍,相当于预备役部队,人员选定后进行专业训练,以专门从事某个领域的服务;第二类是常规服务型队伍,这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和骨干,主要承担大量的日常志愿服务;第三类是宣传造势型队伍,我们在专业性较弱的志愿者中发展积极性高、富有热心宣传的志愿者。这三类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广泛开展了红十字宣传、助残助老、文明劝导、治安巡逻、应急救护、关爱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接地气、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及红十字文化标识在社区文化大环境中随处可见,红十字精神正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在社区得到了具体呈现。

  资源保障可持续

  社区工作当平台,项目落地生根

  社区是红十字会开展项目的重要平台。只有把红十字人道服务融入到社区的日常工作中去,“博爱家园”在社区才可以具有生命力。

生活服务与居民服务(生活服务居民服务计入什么科目)

  “‘博爱家园’建在社区,就必须有一位优秀的负责人去组织实施。”金牛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找准项目负责人——社区书记是关键。“社区书记对项目的认同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项目的落实力度。”

  欣慰的是,“博爱家园”在九里堤北路社区找对了人。对红十字会工作和红十字精神拥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的社区书记傅如坤,看到了“博爱家园”对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特别是项目实施过程,以居民需求和社区需要为导向,对社区综合实力提升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傅如坤成了博爱家园项目的忠实拥趸。

  事实证明,基层社区书记对项目的大力支持,不仅实现了项目在社区的落地,更是让社区工作与项目能够有机地融合,并能持续保持活力。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九里堤北路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的成功实施,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中科协、全国志愿服务联络总站相继给社区表彰授牌,并拨付25万元资金支持;成都市民政局为社区提供社区减灾补助金4万元;区文化、民政、残联和团委等部门先后在社区开展了各类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各项工作。

  借助项目搭建一个良好的社区工作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不仅让社区得到了更好的建设和发展,也让“博爱家园”在社区落了地、生了根、开了花,从而实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