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冯唐春风十里剧情介绍(冯唐 春风十里)

qiaoqingyi 04-20 113

  每年春天一来,有的人心里就会蠢蠢欲动,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每次春天过去,回想怎么过得这么平静,又有点怅然,觉得错过了什么。

  人们常说的“春心荡漾”到底是怎么荡起来的呢?下面就请科学家来分析分析:春心荡漾,有没有点科学道理?

  【1】多情的多巴胺

  在《Psychology Today》(美国的一个心理学领域的网站)上,有一篇2011年的文章《春天的性行为》谈到,1997年,科学家针对青少年女性的研究表明:一年四季中,这些花季女孩发生性行为的高峰期在春天和夏天(如果你们关心,那么还有一个研究结果是,一周里,高峰期在周五、周六)。

  这背后的生理机制,可能首先与多情的多巴胺有关。

  人的神经系统里,激素多巴胺能令人产生欲望。当神经系统里的多巴胺达到了一定浓度,人很容易迅速陷入“春风沉醉的夜”——有一种被爱包围的感觉。

  而大脑就像毛头小伙子一样,遇到新鲜、刺激的事情,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多巴胺。相比肃穆的冬天,春天里缤纷绚烂的花朵,甜腻的空气,花枝招展的服饰,和一条条自带剧情的脖子、腿儿……一切都能带给大脑源源不绝的新鲜感。人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正在成为多巴胺的工厂,结果就是——

  春天,你会更容易动心。

  有科学家曾经对含有丰富多巴胺的大脑进行扫描,图像看起来非常类似毒瘾者大脑的扫描图像。换句话说,多巴胺给人带来的兴奋感,使人们体会到快乐到飞起来的感觉。

  【2】减少的褪黑素

  越来越长的白天,引起了动物体内褪黑素分泌波动,会产生发情期。

  不过,人并没有这种特殊档期。但是一项1992年的研究表明:在北半球,有更多的双鱼白羊座(三、四月出生),往前算算,爸爸妈妈怀上他们的时候,应该就是在春末夏初。

  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分析,可能是因为人类和有发情期的动物,在光线感知上是相似的。太阳光照增加,眼部的光感组织会释放出信号,让下丘脑产生的褪黑素减少。结果是,人们不再困倦,感到精力更充沛,心情愉悦。

  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类学家也支持这种观点。远古社会的人类祖先,一到冬天,会进入类似于冬眠的模式,而当春天到来,他们跟植物和昆虫一样苏醒。

  一方面,因为对哺乳动物而言,食物链的丰富,意味着优越的生殖条件。

  另一方面,人类的身体,也做好了准备——春天时,男性的精子数量和活力会冲上全年的最高水平。并且到了夏天,精子的状态马上会跌至最低谷,因为科学家相信,高温是杀精的。因此春天是不容错过的好时光。

  女性呢,排卵数量也在春天达到活跃度的峰值。2005年还有一项关于女性绝经期的研究很有意思,结果是说,“女性大部分会在冬天绝经”。

  很有可能是,哪怕这一年我不得不绝经,老娘也要把握住春天的排卵峰值期,熬到冬天再熄火。

  【3】进场的血清素

  作家冯唐曾经在春天找到锤子科技CEO罗永浩。

冯唐春风十里剧情介绍(冯唐 春风十里)

  老罗念了条网友对冯唐的评价:“‘春风十里不如你(诗人冯唐最出名的诗句)’,其实原话是‘春风十里,不如你,更不如我。’”

  冯唐居然当场表示想解释一下这个事情。“‘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意思是,在那个瞬间,眼耳鼻舌身意所有的感觉,在春风里走十里路,都不如身边这个女的。”像他这么自恋的人说,那个瞬间,“愿意为她去死。”

  “哪怕像我和老罗这样自恋的人,在某种恋爱过程中,也会脱开恋爱的魔咒,在一瞬间,愿意为她而死。”

  冯唐的这句话,老罗深表同意。

  两个自恋狂都在春天嚷嚷着,要为了十里桃花都赶不上的“她”去死?真的,科学家也同意这件事情。

  在《春天的性行为》中,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的Maryanne Fisher博士说,春天,人们会更愿意让思绪恣意地涌向爱恋、罗曼蒂克、甚至性的方向;走在路上,会感到周围的人常常飘过来暧昧的眼神。

  春天,人会更容易相信,“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大脑中的血清素,主要成分是 “5-羟色胺”,它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神经介质)。5-羟色胺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甚至你的人生观,也是它在帮忙搭建。

  而在冬季,因为光照减少,5-羟色胺等分泌减少,出现抑郁情绪的几率就增加了。

  春天的到来,5-羟色胺分泌增加,大脑中血清素浓度重新增加,不仅能驱散冬季的抑郁,也使性冲动更加活跃,令人产生对新恋情的渴望。

  研究还发现,一种神经介质的改变,可影响另一种或几种神经介质的变化。如果5-羟色胺分泌量增加了,会带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与多巴胺等的分泌同时上蹿。这些神经介质,通通是“快乐因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