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家族文学艺术思想特征(家族文学艺术思想特征有哪些)

qiaoqingyi 03-03 135

  2016.10.25-2017.1.8

  dRoom第一期 | 超常感知

  2016.11.06 14:30-18:00

  第二回主题活动 | 土地课堂 :未完成的干地艺术—巴米扬遗址的非杰作镜像

  主持人 |罗苇(艺术家,Bio-R)

  参与人 | 邵学成(宗教考古美术研究者,Bio-R),蒋瑞霞(波斯波利斯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吴瑞林(哥特建筑东方来源研究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

  地址 |dRoom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2016.10.25-2017.1.8

家族文学艺术思想特征(家族文学艺术思想特征有哪些)

  dRoom Edition 1 | Paranormal Perception

  Nov.6, 2016 14:30-18:00

  Second Round Theme Activity | The unaccomplished DRY-LANDSCAPE Art- mirror of non-masterpiece from Bamiyan site

  Host | Luo Wei(Artist,Bio-R)

  Participants | Shao Xuecheng(Researcher of religions art and archaeology , Bio-R),Jiang Ruixia(Researcher of Persepolis , Ph.D Candidate fro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u Ruilin(Researcher of Gothic building Oriental origin , Ph.D Candidate from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Venue | dRoom @ 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D07 Main 2nd Street,798 Art District,No.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dRoom-超常感知“土地课堂”区域

首期的dRoom项目——超常感知将于2016年11月6日下午开启土地课堂区域,并进行第二回主题活动“未完成的干地艺术——巴米扬遗址的非杰作镜像”。“未完成的干地艺术”的主讲人宗教考古美术研究者邵学成先生将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蒋瑞霞,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吴瑞林参与,集中讨论“干地艺术”、“未完成”、“非杰作”等关键词和问题。并欢迎感兴趣的公众加入(加入办法详见最后??),同时将认为符合“干地艺术”概念的作品带入“土地课堂”。

  “干地艺术”是由邵学成提出的一个基于区域艺术的概念。他认为,干地艺术并没有明确定义,欧亚非大陆上的很多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都经历过气候的变化、自然景观的变迁,多少都会受到过干燥气候的影响。本期的主题活动中,将干地地区狭义定义为中亚地区,便于展开讨论。一般为人们在干燥地区欣赏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嗅觉的干燥、视觉的黄色调、听觉的阒然。这些综合感觉构造成人们对于干地的艺术的总体感觉。例如石窟寺院、古代城市遗址,这些艺术一般又会有被主流文明遗落、现存物质逐渐消失的性质,同时一些宗教内涵和神秘感也是干地艺术常常带给人们的想象。

  在主题活动中,邵学成、蒋瑞霞和吴瑞林将分享广阔的中亚西亚的干地艺术。对于这一理念的探讨,主要包括日本与法国在亚洲干地艺术区域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进行百年博弈的过程,包括大谷光瑞(Kōzui ?tani,1876-1948),富歇(Alfred Charles Auguste Foucher,1865-1952)等人的考古探险故事;一些近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富歇在阿富汗寻找希腊化佛教考古失败后,为何会在日本出版了著作《佛教美术研究》;大谷光瑞为何在欧洲留学后,直接组织考察队奔赴中亚;两位东西方启蒙者为何都对阿富汗巴米扬遗址和玄奘的旅行进行研究;以及展览中汉字“古关迹”拓片的含义,体现出近代中亚研究中被忽视的中国唐代曾统治中亚地区设立军事都督府、影响该地区艺术流变的事实;此外在“生物进化”中展陈的一些不同地区的“化石”和“矿石”,都是未来宗教壁画和岩彩画颜料色彩的直接来源,这些材料反复被应用在艺术创作中。同时邵学成在2015年和2016年完成的两次行为艺术考察,一直试图验证巴米扬和中国西北地区大佛建造技术、材料工艺、艺术思想上的某种内在隐秘联系。

  但是从古至今,干地艺术一直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其所包含的任何遗址、石窟寺、城址都显示出一个物质形态上持续建造、吸纳不同艺术元素进行融合改造的特质、思想上不断演变蜕化的过程,这些适应性作品并不是完全杰作性质的作品;同时任何人文研究和考古调查活动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全 面的科学性结论,人文艺术研究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推进的、试图接近真相的智力活动,但永不会有终结性答案;干地艺术的当代性思考也是如此,同任何展览作品一样,这次土地课堂的干地艺术也受限于物质、精神和思想限制,我们展示一个“未完成的”,“非杰作性”、让观众可以继续提供素材、创作作品参与讨论展览的展览状态,我们期待一起推进、等待天才性作品的出现,这也是我们研究所的初衷和素心,如果时机可能,我们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干地艺术”概念。

  此外,此次展陈作品感谢王盛、郭桃立、黄俐玲提供帮助;巴米扬遗址图片来源于井上隆史、樋口隆康先生。

  

  ▲ 2015年——2016年,邵学成带着日本僧人大谷光瑞的绣像在古代西域佛教遗址合影留念,从新疆喀什一直到日本京都西本愿寺,走访了大谷探险队考察过的佛教遗址一一留念,这次完成的一项行为。这些遗址因为大谷光瑞自身没去过,但大谷佛教僧侣探险队的门徒去了这些地方,发生很多故事,邵学成带着大谷光瑞重新到这些地方看一看、谈一谈,最后到达京都大谷光瑞的本院,结束这一巡礼性质的艺术行为。

  

  ▲ 2016年暑期开始,邵学成开始携带被毁灭的巴米扬东西大佛木版画图片沿着古代河西走廊再次向西巡礼,根据现有研究资料,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大佛建造方式和工艺材料是一致的,这种造像传统和思想有着隐秘的联系,邵学成在每个大佛像前都进行现场观察临摹,雕刻一个可以复制印刷的木版画巴米扬佛像,通过这种巡礼创作方式进行思索,计划明年到达阿富汗巴米扬山谷完成这项艺术研究行为。

  这两项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进行的创作,向东向西,努力探索干地艺术影响的边缘和界限,增进研究所对于艺术形式的一些新思考。

  

  邵学成 :Bio-R研究所成员,参与信息采集、项目发起。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与美术考古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中国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亚洲宗教考古美术研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亚洲宗教美术史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关注神话传说、探险文学创作。现致力于研究阿富汗巴米扬遗址和犍陀罗佛教美术,探索复数文化中干地艺术的边缘与界限。

  蒋瑞霞(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主要研究阿契美尼德王朝艺术中的亚述元素、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礼仪之都波斯波利斯遗址。重点是在在国库发现的“接见图”(audience relief)和觐见大厅的进贡人群(tribute processions)为切入点,探讨古代波斯艺术通过萨珊波斯和中亚对唐代艺术的间接影响。

  吴瑞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

  吴瑞林着力于研究哥特建筑的东方来源问题。哥特建筑某些典型的装饰性元素与结构性特征都可以在8—11世纪的伊斯兰建筑中发现先例,如三花拱(trifoil arch)、彩饰法(polychromy )与尖拱(pointed arch)。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中世纪时期东西方建筑艺术及其相关元素如何突破地域及宗教文化的限制相互碰撞与转化。

  

  ?1; 大谷光瑞家族谱系图:大谷光瑞探险队是在20世纪初期是西本愿寺门主大谷光瑞为寻找失落的佛教文明,组织日本僧侣和招募欧洲助手组成的一支佛教探险队,曾经对中亚、新疆、西藏、东南亚、犍陀罗地区进行广泛的调查。

  “未完成的干地艺术”共同合作体:

  Bio-R研究所,邵学成,蒋瑞霞,吴瑞林,罗苇,余雨桐,徐婉娟 等

想要了解更多神奇的事?

敬请继续关注 “dRoom” 和 “超常感知”

  

  2016年10月25日,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全新艺术项目——dRoom正式启动。首期dRoom进驻者为艺术家罗苇,她把dRoom改造成其2016发起的艺术项目“Bio-R研究所”,与来自不同地域的研究员,借用“超常感知”一词作为探讨方向,通过本次项目激发围绕超常感知和真实探究的话题讨论,内容关于哲学、宗教、靛蓝小孩、行星疗愈、声音、空间建筑与人体关系、艺术等话题。在空间中体验自身的变化,同时生产行动,并提出问题。项目进行期间,dRoom空间内将伴随着不同的偶发元素,包括临时访客或超乎原计划的可能,最后将呈现的结果是未知的,dRoom从艺术家罗苇进场的第一天开始记录发生的过程。

  超常感知不是一种额外附加的感知属性,也不是无法定义、言说的不可证伪概念。超感官知觉实际并非超常,而是人类生物体发展过程中本应自然呈现的感知频带的扩展。相对应我们日常使用的感知频带,它是转译更多维度感知进入人类有机体的知觉承载体验。每个人都携带感知扩展的潜能。人类感觉的变化涉及生物体的神经扩展生长以至DNA的修复扩展,受到不同生物体模板及行星历史及现状的影响。

  Bio-R“超常感知”关键词

  A组:多维感知/占星与行星畸变能量/空间感知与建筑结构/星际历史/各类宗教/表演疗愈/脑神经科学/共同协助创造/靛蓝儿童/真实与真相

  B组:/社会剧场/艺术运动/连续性对话/艺术机制/机构生产/艺术家本体

  dRoom是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推出的一个全新的艺术项目。艺术家,学者和研究者将基于物理和虚拟空间等不同形态进行互动。探讨和反思基于当下中国的现代生活背景下艺术新的可能性之所在——艺术与现代社会各领域间所产生的边界互融和相互介入的可能性,艺术对于人之意识、信仰、体验、行为、超感知等等的个体经验。我们期望生成一个基于艺术生态内部参与者的突破性思考和能量转化的渠道。dRoom将不定期的邀请不同的客人进驻,转换为主人的身份策划项目,并围绕主题主持其在不同领域关注的研究和探讨。可能是——聊天耳语、座谈讨论、线上直播、虚拟现实、日常行为、艺术创作、集市练摊、开趴高嗨、公益筹款、工作坊......它以开放的姿态共同探讨和交流各种从艺术延伸开来的可能性。

dRoomis a brand new art project launched by Platform China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Artists,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will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physicality, virtual space and other kinds of forms. To discuss and explore the new artistic possibility under the social context of Chinese modern life.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vention and marginal reflection generated by art to the other fields in the society…The deeper individual experienceon art, such as consciousness, belief, behavior and perception. We’re expecting to generate an active platform of breakthrough thought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an inner participant from the art ecosystem. We will irregularly invite different guests to be the host of dRoom. Focus on the topic, to organize and design his/her own project and concern, and to discuss and explore in different ways. It can be — chat whisper, lecture discussion, online live, virtual reality, daily life, creating artworks, market fairs, parties, public charity fundraising, open workshops…With an open attitude to discuss and exchange any possibilities generated by art.

  

  欢迎入驻 welcome to join us:

  droom@platformchina.org

  如想参加11月6日主题活动,可加“超常感知”策划者罗苇微信(ID:lolowewe)尽情申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