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文学艺术领域包括什么(文学艺术领域有哪些)

qiaoqingyi 2024-02-25 155

  ·点击关注范学德.此岸我是异乡客,一生是回家的路~~~.

作者|范学德

微信公众号:范学德 (ID:fanxuede2016)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媒体转载请后台回复关键词“授权”查看转载须知,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公号,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

  导读:人的天赋包括艺术天赋,都是神赐给的;一切真理都来自神。

  ?推荐阅读:原创|范学德:流传最广的关于我的一个视频

前言:在中国,基督徒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成就甚微,但相当一部分基督徒却存在着强烈的反文化倾向,并且,他们是打着信仰的旗帜反文学艺术的,认为文学艺术是世俗的,属世界的,甚至是地基督的。

果真如此吗?这里,我想通过介绍《当代基督徒人文素养》(英文原名为《基督徒艺术 真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该书作者法兰克·嘉柏霖(Frank E. Gaebelein)是大人物,著名的基督徒领袖,曾担任纽约著名的StonyBrook School校长达41年之久,他曾担任《今日基督教》的编辑、《圣经种籽注释》的总编辑、新国际版(NIV)圣经英文问题委员会主席,并且还是钢琴高手,登山健将、绘画欣赏专家和狼狗训狗师,晚年时他被人誉为“文艺复兴之士,” 而他则称自己是“基督教人文主义学者。”

  

( 伦勃朗画作。以下皆是。摄于华盛顿美国国家画廊)

  1、“文化垃圾”

现今是“制造文化垃圾的时代”。 “文化垃圾”这个词是我从嘉柏霖学来的。有史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创造出这么多的文化产品与“文化垃圾”。“不管我们承不承认,现代人的确是生活在由艺术构成的空间中,而且这个空间不是由最好的艺术组合而成。......艺术正以空前的威力控制着我们。” (该书第60页)

被文化垃圾包围是可悲的,吞食文化垃圾是可怜的,但更可怕的却是吞下了垃圾还感觉良好。这就是嘉柏霖严厉地抨击的“平庸之辈”的某些福音派信徒,“这类人鄙视好音乐,认为好音乐自鸣清高。他们分不清崇拜和娱乐的不同,把严肃的戏剧创作斥为世俗,但自己却心满意足地观赏第三流的电视节目。他们喜欢阅读看似敬虔实则滥情的作品,并且分不出宗教月历式的图片和诚实的艺术作品两者之间有何差别。”(第45页)这岂是一个“悲”字能了结!

  

许多基督徒困惑地问:“这个时代充满了悲剧,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谈论什么文化、美学?”嘉柏霖明确第回答,因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无所不在,而且影响深远,是人类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引用一个教授的话说,“当代文化对人影响深远。我们可以看出来,一种不配被称为艺术的艺术正在塑造现代人。” (第46页),而现代基督教“最大的自我伤害,就是把信仰变成反知识、反进步的蒙昧主义。” (第27页)

  

  

  2、人的天赋是神赐给的

中国古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嘉柏霖则认为:“美感和崇拜的本能一样,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特征。”(第46页)他还引用了切斯特顿的一句名言:“艺术是人的识别标志。”(第66页)没有任何动物会像人一样,强烈地感受到了美,并自觉地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凯波尔说得好,“若没有艺术享受,我们人类的生活是贫穷的。”

艺术的目的是艺术存在的理由。鲁治蒙特认为:艺术的功能是要“贿赂注意力,魅惑感情,吸引思绪......同时,艺术必须朝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超越声音、形式以及文字......等。艺术是精心策划的陷阱,目的是为了捕捉观众的思绪。”(第71页)毛姆说,“我想被人阅读。”其实,岂止是毛姆,所有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基本的渴望:欣赏我的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画作或音乐。

  

理解人的美感,必须从基督教关于普遍恩典的基本观念出发。“圣经以独特的态度教导我们:人和周遭的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我们所有的一切,包括创作与感受艺术的能力,都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以至高的意志,决定赐予人这项恩典,因此,如果我们藐视或抑制艺术能力,贬低有价值的创作,认为这些都属世、不属灵,那就不荣耀上帝了。”(第70页)美是上帝的创造,从野地的花,到飞鸟闪光的羽毛。

嘉柏霖引用圣经《出埃及记》第31章和35章指出,当上帝把建造会幕的蓝图赐给摩西时,“上帝自己就是艺术的赞助人!”他不仅自己亲自选定了一位艺术家——比撒列,并且还为他预备了助手亚和利亚伯,并且设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艺术学校,又亲自赐下了艺术教育的能力给教师。“耶和华又使他和但支派中亚希撒抹的儿子亚何利亚伯,心里灵明,能教导人。” (出35:30)

  

嘉柏霖提出两个重要的论点来支持自己对“基督教人文主义”的看法:第一个论点就是:人的天赋是神赐给的。他说:“天赋都是由神而来的。基督教‘普遍恩典’的教义强调,神把各样的天赋分赐给众人,信徒与非信徒都一样。”(第49页)上帝“使太阳照恶人,也照好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5:45))

《创世纪》第一章的主题就是“上帝创造”。创造的高峰是创造人。上帝“照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米勒(Keith Miller)说,“我相信在基督教启示中,神的形象比较接近一位活泼、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位哲学家或神学家。”嘉柏霖指出,“上帝的形象在人里面,使人有创造或制造的能力”,创造,这是人类与上帝的相似之处。尽管上帝的形象在人里面“表现出来的,也不仅是创造能力而已。但创造的确是上帝的形象的一部分,因为上帝是大师,是独一无二的创造主,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他。”(第65页)

人的一切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上帝,这就是基督徒对于人的才能、才干、天赋、天才的基本看法。正因为如此,上帝也让人承担了一份责任,这就是耶稣谈银子那个比喻中说到的,要人尽其才,“......上帝命令我们把天赋发挥到极致,并存感恩的心,以成果荣耀上帝。” (第45页)

  

更进一步说,人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也是从上帝来的。

有人问贝多芬的灵感从何而来,他回答说:“你问我的灵感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无法确切地回答。灵感直接或间接的不期而至——我可以用双手抓住它们,灵感也许在空中、在林间、在我走路的时候、在宁静的夜里、在破晓时分。情绪激发了灵感,由诗人以文字写下,由我转化成音乐。这些音乐在我心中躁动怒吼,象暴风雨一样地铺天盖地,直到我把它们写成音符才善罢干休。”(第76页)

即使是天才,无论他如何伟大,其天赋和灵感也是上帝赐给人的。因此,不论受恩惠者是否认识上帝,不论世人怎么说,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上帝行使主权产生的天才,从柏拉图、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到梵高,莫奈、巴哈,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从孔、孟,老、庄,李白、杜甫,到汤显祖、曹雪芹,统统如此。

  

基督徒不能打着信仰的旗号来否定、蔑视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文化作品,那是上帝借着普遍恩典而赐下的精神财富,借以防止堕落的人变得更加堕落,使秩序得以维持,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文化得以提升。可惜,就连有的圣徒也不领上帝的这一恩情,奥古斯丁说:诗是“伪说之酒”,杰罗姆则称诗为“魔鬼之食”。

不可否认,人心已经堕落了,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如此。尽管如此,“上帝仍将各样杰出的才华放入人心,用以装饰人心。假如我们相信上帝的灵是真理惟一的源泉,那么,不管真理在何处显明,我们都不应该拒绝或藐视,要不然我们就是侮辱上帝的灵了。”(第69页)这是谁说的?加尔文。 因此,基督徒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包容各种文化。只有一种文化除外,那就是堕落的文化。

  

堕落,罪,这是认识人的天赋的第二个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人类堕落对文化的影响,这个世界被扭曲了,人的罪污染了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这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事实。如卜仁纳所指出的那样:最接近人性与神人关系的思想和行动,如神学、哲学、历史、文学等,往往因为我们自身的乖谬,受到最严重的扭曲。在比较客观的领域,如物理、化学等,这样的影响较少。而在数学畴中,扭曲更是近乎于零。(第68页)

但这扭曲并非是人的才干、天赋的过错,而是罪的结果。是人的罪扭曲了人的创造力的方向,使之可以为邪恶的目的服务。换言之,人的创造力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或者是荣耀上帝,或者是叛逆上帝。而之所以能如此,原因不在人的才干本身,而在于人的生命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上帝为中心。

但“人的堕落是圣经里最常被误解的真理。堕落并不表示人从此在上帝眼中变得毫无价值,或者人完全失去了上帝的形象……,虽然我们里面上帝的形象已经受到无可弥补的损伤,但并没有完全毁坏。借由普遍恩典,人仍然可以有丰富的创造力。这是圣经对人的看法,也是基督教人文主义的核心。”(嘉柏霖语,第228页)

  

  

  

  3、“所有的真理都属于神”

嘉柏霖阐述其“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另一个基本论点是:“所有的真理都属于神”。(第70页)

在书中嘉柏霖曾经多次引用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爱德华滋的两段话来论证自己的根本观点。爱德华滋说:“神是宇宙的主宰,他完美地创造万物,万物也完全仰赖他而生存。神的生命与至美,是所有生存经验、卓越成就的总和与内容。” (第58页)

上帝是“一切存在和美的基础以及源头……一切存在和完美都属他,由他而来,也归他。上帝和他的美在过去、现在都一样,是所有存在和一切卓越的总和。” (第91页)

  

嘉柏霖反复强调,接受基督和圣经为统管万事的原则,即意味着百分之百承认所有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而“如果一切真理都属于神,那么许多人把圣俗分开的作法,就绝对行不通。虽然真理有不同的顺序和层次,但在神里面,一切的真理都合而为一了。” (第70页)

文化艺术,这是展现人丰富的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也是人诉说真理的一条途径,柏尔克云:“艺术是诉说真理的基本手段”。(第73页)大艺术家大诗人布朗宁曾赋诗说:

“为何要以艺术证明悠悠万事?

  因为,就是在艺术的荣耀与良善中,

  这是一条道路,可能

阐述真理,至少我是如此而行。” (第73页)

在艺术的荣耀与良善中,可能阐述真理,这正是追求真理的文学家艺术家所持守的坚定信念,并且,这是一个完全合乎圣经的信念。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在历史中不断引人注意,就是因为它指向真理”(第72页),而真理属于上帝。嘉柏霖谆谆劝告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由上帝的灵感动而写下的圣经,本身也是一件傲视群伦的艺术品。”(第63页)

  

那么,艺术中的真理是什么呢?嘉柏霖认为,其标记有四个:

第一,持久性。这就是说,内含真理的艺术不会向时间低头。真正的伟大经得起重复的考验。朗吉努斯在其经典作品《论庄严》中说得好:“真正的伟大经得起重复的考验,令人难以拒绝,甚至无法抵抗。真正的伟大留给我们清晰鲜明的记号,不易磨灭。。。当目标,生活,志向,年龄,语言都不同的人,对同一主体看法一致,当这群背景互异的人做出同样的判断时,我可以更有信心毫不怀疑地肯定这个主体的价值。”(第80页)

第二,统一性。即形式与结构的一致,这是艺术真理的基本条件。最真实的艺术,总是朝向统一和秩序发展。歌德说:“灵魂有寻找形体的趋向。”

第三,完整性,它指的是艺术作品整体的真实无伪。小说家凯瑟说:“艺术成长最重要的是:对真实越来越敏感。”

第四,必然性,让人感到本来就该这样。济慈说:诗应该“让读者眼睛一亮,仿佛替读者表达了他自己最崇高的思想,而且有种唤起记忆的感觉。”(第80至87页)这些当然都是一些部分答案,可贵的东西只在于,作者要表明,在艺术中含有真理。

  

  4、基督徒的文化责任

早在一九二二年嘉柏霖就提出,基督教观点“本质上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中古时期经院哲学致命的错误,就是认为基督教和人文教育不相容。而这,一直延续到今天。

嘉柏霖在书中多次经常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的一段名言:“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庄重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声誉好的;无论是什么美德,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应当思念。” “你们都要思念”这句话,耶路撒冷版圣经把它翻译为,“心中要充满这些事。”换言之,凡是真实的,庄重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声誉好的,无论出现在哪里,无论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基督徒都应当珍惜,都应当追求,并把它融入到生命之中。

伊拉斯谟有一句名言,“各科研究、哲学、修饰学都有同一目标,就是我们能认识基督,并尊荣他。这是一切学问和雄辩的最后目的。” (第13页)这一句话,至今仍然没有过时。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说:“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嘉柏霖在引用了这句话后说:“在艺术领域和整个生活中,这都是基督徒最重要的责任。”(第100页)

  

一切从事文化事业的基督徒,都必须竭尽全力发挥上帝赐给自己的才能,将其天赋发挥到极处,从而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这是他对上帝应尽的责任。“文化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上帝所赋予人的责任。”(第13页)承担起这个责任,首先就是发展扎实严谨的艺术态度,坚持自己的标准。艾略特说,“每一个基督徒的责任是:有意识地维持某种高于他人的水准以及评论标准。一定要记住,我们阅读的文字大部分是由不信神的人写的。” (第95页)

这个标准简单地来讲就是两个字:卓越。“我们谱曲,绘画,设计,写作,演戏,演奏,都必须全力追求出类拔萃。艺术创作过层中,最棒的事就是学着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不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也包括在内。”(第96页)

这个卓越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它始终面对着上帝。至高无上的卓越是属于上帝的,它不属于人。恰如柏拉图所说:“完美无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不完美的事物,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第131页)唯有上帝才完美无瑕,而人总是不完美的。

看到完美、卓越和伟大,这是基督徒完成其文化使命的根本动力。

怀海德说,“人如果没有经常看到伟大的典范,道德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假如我们不伟大,不管我们做什么,或者事情是什么,都微不足道。” (第229页)什么是伟大的典范?“基督教人文学者一向的看法是:真实而绝对的伟大典范,是圣经所启示、道成肉身、曾在世人中间工作的耶稣基督。只有这一位有资格在各层面作伟大的典范。”(第229页)

  

(耶稣)割礼

读嘉柏霖的书,更使我明白我与他是处于多么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他背后的,是西方伟大的基督教文化以及它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但我们中国基督徒有什么呢?攀五岳,登黄山,渡长江、游黄河,漫步于苏杭二州,相聚于南京、北京,等等,佛教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就连不拜佛的老太太也能道一句要有“平常心”,凡事讲究个“缘份”。但中华基督教文化在哪里?它有什么作品能称得上是伟大的呢?我们有奥古斯丁、路德吗?我们的但丁与弥尔顿、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在哪里?我们的莫扎特与巴哈,本仁约翰与陀斯妥也夫斯基身居何处?我们有的是由来已久的“反文化”倾向,并且名之为“不爱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不在上帝面前忏悔,我们将继续放弃基督徒的文化使命。这不仅不能“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反而是将人的心意拱手交给敌基督者。

上帝啊,我们没能在中华文化中彰显你的名,真是有愧于你的浩荡恩典!求你饶恕我们的罪过吧!主啊,求你像当年提名呼召比撒列一样,在千千万万爱你的中国基督徒中,呼召你的儿女站出来,用圣灵充满我们,使我们“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有能力”,创造出符合你心意的文化作品来,建设中华基督教文化,引人信主,荣耀你的圣名。

  

  初稿于2002年。修改于2004。3。30。 2017年3月再修

  注释:

  注一,法兰克。嘉柏霖著,苏茜 译,《当代基督徒人文素养》,台湾校园出版社 ,台北,2002年初版,导言,第11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皆只注明在该书中的页码。

  

▼推荐阅读▼

原创|范学德:为穷传道人说几句话

文学艺术领域包括什么(文学艺术领域有哪些)

原创|范学德:如何在网络上做一个福音的使者?

原创|范学德: 我向上帝祈求了四件事后做了传道人

原创|范学德:基督徒你不要打着基督的旗号,让我失去对基督的盼望!

  如何防止失联:

  为防止失联,自2017年元旦期间已正式开通此备用号,敬请关注!

  感谢广大读者及主内家人对范学德长期以来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

  媒体转载授权、互推及商务合作请联系QQ:1065780088

  感谢您持续关注和阅读|欢迎留言及分享朋友圈

?点此阅读:原创|范学德:我们绝不放弃信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