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文学艺术展广州(广州文学艺术网)

qiaoqingyi 2023-12-11 108

  

  8月28日下午三时,由诗歌和多种艺术形式跨界创作组成的综合艺术展“一种开端”在广州小洲艺术馆、广州小洲人民礼堂开幕。围绕诗人浪子的诗集《走失的地图》,水墨画家沈科、油画家河夫、版画家胡杰创作的100多幅画作与书法家朱来扣创作的书法册页,形成了不同艺术的交叉呈现。众多音乐人将当代汉语诗人诗歌谱曲,并在展览开幕当天在展览现场举行诗与歌音乐会。著名艺术家郭莽园,前腾讯大家主编贾葭,东荡子诗歌促进会会长世宾,作家野渡,知名时评专栏作家令狐补充,诗人、碧城品牌创建人梦亦非,广外教授何光顺,广工教授谢冠华,特约视频艺术家杨帆,特约新媒体艺术家陈雄伟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诗人、评论家、学者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诗歌与五种艺术的多重面孔

  “一种开端”综合艺术展以诗歌与艺术的跨界为标的,以诗人浪子的诗集《走失的地图》文本为核心与发端,形成一个由画家、音乐人参与,解读,碰撞,重构,产生诗歌以外又与诗歌有所关联的艺术作品,并可以无限延伸的跨界艺术展览。该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独立策展人、知名艺术评论家朱其担任学术主持,联合了安徽籍水墨画家沈科,广东籍油画家河夫,知名纪录片导演、山东籍艺术家胡杰,上海籍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朱来扣等四位艺术家的书法册页和100多幅艺术作品。

  开幕式上,音乐人哈文、珠珠、峰子、陈成辉、卜军、袁景光、守麦乐队等,根据北岛、顾城、海子、浪子、东荡子、张枣等的诗歌谱曲原创了一系列歌曲,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诗与歌的音乐会。

  

  小洲艺术馆内,胡杰的同题版画和沈科的水墨作品密集悬挂在墙上,河夫的油画以双面砖体的装置形式放置在地上的一个区域,朱来扣的一卷长约三十三米的书法册页则让人们感受到文人书法手稿与现代诗的天然合一。

  

  

现场参展的观众

  《走失的地图》是浪子经历人生的多重波折和动荡之后写下的诗篇。一册诗集收入36首诗歌,分为五章与一首献诗,均以浪子在广州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记录了诗人青春年岁的诗性体验,构成了一本“具备一种召唤性质的长诗”。基于用不同的艺术样式来呈现诗的多重面孔的理想,3年前,浪子开始思考将诗歌转化为综合性展览的可能性。这一交互创作和策展的计划随即被命名为“一种开端”。

  浪子表示,“一种开端”的含义,源自汉娜·阿伦特说过的一段话:“依然存在有一种真理,历史的每一次终结必然包含着一个新的开端;这种开端就是一种希望,是终结所能够产生的唯一‘神示’。”而他所期待的,正是借由诗歌的启迪,激发不同艺术的平行宇宙间相互交叠、映射的动力。

  “绘画的彼岸是文字,文字的尽头是诗歌。”在一年的时间内,《走失的地图》得到水墨画家沈科,油画家河夫,知名纪录片导演、艺术家胡杰,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朱来扣的支持。4位艺术家根据《走失的地图》创作了各自领域的36幅系列作品,其中朱来扣用极富个性的书法抄写了整本诗集,胡杰则为诗集创作了系列版画。

  目前,套装版的五本《走失的地图》图录和“一种开端”的数十篇评论文集《阐释的与被阐释的》已付梓印刷。开幕式上,艺术家们亲笔签名的《走失 的地图》图录和评论也在现场发售。而根据诗篇改编的唱片也正在制作当中。

  浙江诗人、批评家沈健评论此次展览时说,“一种开端,一首诗的N张面孔,一个谜面的满天繁星谜底,无限的丰富性与可能性。诗、书、画、印、音乐,木石纹身,打开了人类辽阔而幽微的内心……”

  从诗人转换轨道成为独立策展人,浪子为“一种开端”赋予了丰富内涵。他认为,这不仅是多重艺术形式互相生发、整合传播的全新模式,也是诗歌和艺术从根本出发,不因袭、不模仿,以原生独创性进入创世的传播意图与方法构建,同时也是一种根源性的思想,并开放给公众和不同艺术共同参与而完成。本次在广州的展览从2016年8月22日展至9月11日。

  据了解,接下来“一种开端”综合艺术展将在上海、南京、成都、昆明、北京五个城市进行巡展,随后还会走进香港、澳门、台湾三地。

  为了解决部分资金问题,一种开端策划与运营团队设计了一个名为 “丙申开端1号” 的产品包,在“一种开端”同名微信公众号和微店“开端士多”进行预售。该产品包内含布面精装、盒装《一种开端》图录五册;红与黑系列胡杰木刻版画全棉T恤天使款/呼喊款各一件。预售价300元一份,限量999份。

  

布面精装、盒装《一种开端》图录五册

  策展人浪子表示,“一种开端”展览将呈现为一个开放性的、持续“开端”的过程。此次艺术家们的创造依据了诗歌,接下来,浪子将邀请36位用汉语写作的诗人,对沈科的水墨作品、河夫的油画作品、胡杰的版画作品重新阐释,创作全新诗章。

  而在本次“一种开端”展览后,还将有更多的诗人、艺术家受邀加入,不断形成新的展览。该计划将持续至少十年,在此期间,将有更多门类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与诗歌进行创造性的互动。

  

诗人、“一种开端”综合艺术展策展人浪子

  在跨界中唤回艺术的本体

  胡杰的版画依然传承着上世纪30年代鲁迅时代的尖锐和凌厉,纪录片拍摄工作和对历史的探索,让他的版画变成一种思想的承载。他表示,这一次根据诗歌作画,创作出的版画“很轻松”,但又充满了彷徨,既表现了爱情的欢乐与痛苦,又充满了对社会的思考。“90年代是我们共同走过来的,所以很多东西能深切感受到。这些内容表现出一个诗人的状态,当然也可能不是浪子,也许是那一个时代的诗人,也许是那个时代不太出名的诗人,但却是他们同样的精神追求,甚至上面也有我的影子。其实画中无非就是这些东西,比如面对死亡的东西,葬礼、墓志铭等。版画和他的诗歌有一种关系,但是又超脱了他的诗歌,因为我必须把我对于历史,对于形象,对于绘画的理解独立地表达出来。所以就构成了现在这些作品。”

  在胡杰身上,油画、版画、纪录片等多种艺术的跨界早已是常态。而此次通过版画来“解读”诗歌也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在展览现场,那些黑白分明、让人过目难忘的刀痕,画面中人物的飞翔、蜷曲姿态,以及人的翅膀、舌头,无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启发。

  “浪子的第二步,是让诗人再去看这些画,反过来做一个(诗歌的)解读,然后再让更多的艺术家去看他们的诗,再去做一个(艺术的)解读。这样其实就变成了一种艺术的行为了。这种探索就变得很有综合性,这是它有意思的地方。作为我们艺术家,作为我个人,可能就完成了一种环节的使命。我们下来就回去搞自己的东西了,我再去画我的版画。也可能几年以后,咱们又回来了,重新解读另外一批诗人的诗,从而成为一系列滚动的东西。”胡杰希望,这些诗人从艺术家的画作和文字的二次创作生中,对他们的艺术语言进行新的创造。

  

纪录片导演、版画家胡杰

  上海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朱来扣早年兼写旧体诗、现代诗,后来转向书法、绘画和篆刻,他身上有着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而他的书法从隶书、小篆到行草、章草、汉简,最终形成了具有浓厚文人气息的个人风格。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最为强调的,便是“笔端流露出来的文人气息”以及书法写作的“个人心情”。

  朱来扣的书法安静平和,没有烟火气,笔意中带有一股金石味道。在8月28日“一种开端”展开幕前,他即兴捻笔,写下“对月无情孤独客,吟风能醉惜花人”两句诗。而此次展览中,三十三米的诗歌手稿长卷册页也极为引人注目。“书写对象的变化与传统形制如何表现,是当下一种中国书法美学的探索或尝试,新诗的传统书录与呈现,对于忘却手稿的时代,可能是一种新的唤醒。”——唤醒忘却手稿的时代,正是朱来扣对当代艺术跨界寄予的理想。

  他认为,“一种开端”综合艺术展把不同艺术的边界打通了,回到了艺术本体上。“做这次展览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以某个东西命名的展览,也不仅仅是一种开端。这种开端里面包括诗、书、画、音乐——全都是艺术本身应该有的东西。虽然他是通过视觉作为一个媒介,但是他呈现了一种开放式的态度,多层次地展示艺术的本质。”

  自广州返回上海后,朱来扣意犹未尽,为此次综合艺术展和参展艺术家写下了一首《满庭芳》,结尾云,“狂逸谁堪醉处,雷雨动、桥上闲听。游于艺,芭蕉雪伴,都是在修行!”

文学艺术展广州(广州文学艺术网)

  

  上海书法家朱来扣现场挥毫写字,写下展题“一种开端”和诗句“对月无情孤独客,吟风能醉惜花人”

  当代艺术本来就是一个“总体艺术”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独立策展人、知名艺术评论家朱其为此次综合艺术跨界展览感到兴奋,在放弃诗歌写作25年后,他为“一种开端”展写了第一篇诗歌评论《诗的五重面向:跨越边界,去向不知处》。在接受采访时朱其指出,中国诗歌从七十年代末的朦胧诗开始复苏,到九十年代以后,诗歌先锋运动整个停滞了,而在今天诗歌沦为社会文化,视觉艺术被商业操控的背景下,以诗歌为代表的不同艺术之间的跨界综合,实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战到二战期间,历次现代诗歌运动、艺术运动都是由诗人来扮演精神领袖、艺术评论家或是活动策划的角色。达达主义运动中罗马尼亚诗人查拉,未来主义运动中诗人马里内蒂,立体主义诗歌中的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布列东,所以这些人都不光是诗人、艺术运动的策划人,他们还是艺术评论家。二战以后,法国最早的一个诗派叫字母主义国际,居伊·德波本来是字母主义国际里面的一个成员,后来就分裂出来了,跟着情境主义国际,从诗歌创作转向思想电影。在整个现代艺术运动里面,诗人都应该担当起一种先锋的角色。”朱其分析,芒克、严力等老牌诗人早已转化成画家诗人,许多青年艺术家的多媒介跨界创作也很常见,但“一种开端”在策展形式上的丰富性、延展性是具有超越性的。

  

  “一种开端”综合艺术展的学术主持朱其、策展人浪子

  朱其认为,广州之所以能区别于北京的政治历史意识、上海的中产阶级品味,成功举办这样的综合艺术展,不仅因为它更自由化,更重要的在于广州能把先锋艺术“日常生活化”、草根化。

  “我觉得日常性就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核心特征,因为它就是强调要用廉价的日常材料做作品,从贫穷艺术到激浪派的约翰·凯奇和波伊斯,很多装饰艺术的材料都是很廉价的生活材料。材料的日常化,这是六十年代以后当代艺术转型的特征。第二个就是艺术的日常化,它不需要专门在美术馆或是哪里做,它在任何的日常空间都可以做,甚至激浪派的约翰凯·奇他们还吸收了很多禅宗的概念。”朱其表示。

  但朱其认为,西方的绘画、音乐、文学、电影的跨界融合从二战以后就非常繁盛,比如超现实主义电影中考克多的《诗人之血》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今天中国的艺术跨界不仅匮乏,影视与艺术的跨界甚至从未发生,因此,每一次艺术跨界实验和展览都是非常可贵的尝试。他认为,此次“一种开端”展只是一个起步,仅仅是把现成的、各个门类的艺术家如诗人、书法家、画家、音乐家、影像艺术者凑在一起,把不同门类现有的作品放在了一起,但还没有实现在一种艺术内部的“艺术语言的综合”。“比如可以把视觉艺术、诗歌甚至影像,综合在一个作品里,这个其实在国外已经很多了,当代艺术本来就是一个被称为’总体艺术’的概念,你可以在一个作品中使用所有的媒介手段。”因此,艺术跨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作品内部语言的边界的打破——一个是媒介的边界,一个是艺术作品本身概念的边界突破。

  这不仅对今天中国艺术家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文人诗书画印、琴棋佛道等“通人”人格的一种追摹。因此,诗人、艺术家应该进行更为广阔的艺术谱系和知识背景的训练,走出目前的业余状态。“比如有些画家喜欢诗歌,但是对整个诗歌的历史、整体面貌不太了解,只是一种个人的业余爱好,他可能喜欢里尔克,就只看里尔克的诗,于是写的诗歌也跟里尔克差不多。画家们应该对各个门类的诗歌、诗人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反过来说,很多诗人开始画画了,但是对艺术史也没有很系统地了解过。”朱其认为,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总体的综合素养更重要,而不是只专于某一块。

  

  部分参展人、嘉宾合影:莫非、胡夫人、如月、杨继国、沈科、胡杰、唐老师、郭莽园、朱来扣、河夫、唐公子、方春华、浪子

阅读
分享